2024年研究生调剂报考条件特殊说明
首都儿科研究所2024年招生计划26人,目前已完成3人复试录取工作,现缺额23人。接收有志于从事儿科专业领域及公共卫生研究领域的优秀生源,报考考生专业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专业考生均可报名,其中获得儿科学专业学位,初试报考儿科学、耳鼻咽喉科学、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调剂。
国防科技大学2024年接收地方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办法
为规范我校地方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结合生源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调剂原则
申请调剂我校地方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教育部《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有关文件关于考生调剂的基本条件;
2.我校原则上不接受第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考生调剂;
3.其他学术性要求,由各学院(学科专业)在本单位调剂工作办法中进一步明确。
二、工作程序
(一)所有调剂工作均依托教育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完成,调剂信息以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公告为准。
(二)凡符合调剂原则的考生,按相关学院要求提交申请材料。相关学院将综合考虑考生志愿、专业类型、岗位任职、本科专业以及分数排名等情况确定调剂复试名单并予以公布。
(三)各学院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中适时发放复试通知,考生接到复试通知后应按要求完成相关复试、录取工作,否则视为放弃复试资格。
(四)其他未尽事宜由各招生学院负责解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录取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3〕2号)、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1号)、辽宁省招考办《关于进一步做好辽宁省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辽招考委字〔2024〕4号)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我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录取工作方案。
一、考生调剂办法审定程序
学校按教育部有关政策确定并公布本校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程序、复试录取办法及调剂录取名单。学校相关调剂要求、程序、办法及调剂录取名单须由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报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
二、考生调剂基本原则
(一)调剂工作均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进行,严禁通过其他渠道接收调剂考生。
(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三)调剂考生初试成绩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并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原则上,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
(四)报考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工学照顾专业之间,按本类照顾专业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执行。
(五)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在满足调入专业报考条件、且初试成绩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申请互相调剂,但不得调入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入以上专业。
(六)参加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
(七)我校本年度不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调剂考生。
三、考生申请调剂办法
我校各专业的缺额情况会时时动态更新;在国家调剂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开通时限内,所有有意向调剂我校的考生都须通过国家调剂服务系统填写志愿,并以国家调剂服务系统的信息为准,学校通过国家调剂服务系统受理调剂申请,具体步骤如下:
(一)凭网上报名时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并选择我校作为调剂单位进行调剂登记,我校最终以该网站上的相关信息为准。
(二)我校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给我校接受调剂的考生发送复试通知,考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同意参加复试,经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联系过后仍未确认视为考生放弃复试机会。
(三)考生按复试通知要求,按时参加复试。
(四)复试合格满足我校拟录取要求的调剂考生必须及时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确认接受待录取通知,在规定时间内未接受,经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联系过后仍未确认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五)拟录取考生还应尽快与我校相关学院联系办理调剂录取的其它相关手续,如有关材料未按时到达或经审查有弄虚作假的,将取消该考生拟录取资格。
四、考生调剂遴选规则
(一)根据学校分专业计划和一志愿考生上线情况确定接收调剂相关专业及缺额数量。
(二)接收调剂原则上每个学科(专业)、类别(领域)一次性完成。如一次性不能完成可分批次进行,每12小时为一批次,同一批次内申请同一专业符合调剂基本条件的考生如超出调剂指标时,差额比例不低于120%。
(三)我校不以考生提交调剂志愿的时间先后顺序等非学业水平标准作为遴选依据。
(四)按批次先后确定参加调剂复试考生名单,即不同批次申请调剂考生不做比较。
(五)各招生学院具体安排见后续发布信息。
五、政策宣传和咨询
(一)充分利用好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究生院网站及学校各相关学院网站及时发布调剂复试等相关信息。
(二)各研究生培养二级单位需安排专人接听考生咨询电话。
(三)充分利用好各研究生培养二级单位复试调剂咨询微信群、QQ群等做好相关调剂咨询答疑工作。
六、监督和复议
(一)实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对调剂过程的公平、公正和调剂结果全面负责。
(二)实行监督制度和巡视制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等部门将对调剂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监督。
监督电话:
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0418-5110262
研究生院:0418-5110021
(三)实行信息公布制度。调剂基本分数线、调剂录取工作方案、调剂复试结果等信息将及时公布。
(四)实行复议制度。保证投诉、申诉和监督渠道的畅通。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责成相关招生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进行复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研究生院
2024年4月7日
军事科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通知
军事科学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通知
各位考生:
根据国家和军队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院2024年硕士研究生调剂工作通知如下(军队计划调剂通知在“军事科学院强军网——直属单位——研究生院——通知公告”查阅):
一、调剂原则
对达到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的考生数量少于招生计划的一级学科,在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的前提下,可从本单位相近学科或其他单位相同相近学科的考生中调剂。
二、调剂基本条件
1.须符合招生简章中规定的调入学科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达到第一志愿报考学科的国家A类地区考生初试基本线。
3.原则上,调剂考生第一志愿专业与调入专业相同相近,或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相近。
4.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工学照顾专业,下同)的考生若调剂出本类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学科门类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非照顾专业学科门类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工学照顾专业之间调剂按照顾专业内部调剂政策执行。
5.调剂调入相关学科专业的考生须满足我院发布的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要求的招生条件。
我院个别学科可接收跨学科门类考生,具体调剂要求附后。
三、调剂方法
教育部计划考生须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系统进行调剂。军队计划考生通过强军网军队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调剂(网址详见复试工作安排),对于部分分单位招生的专业,军队计划考生调剂时须备注清楚意向直属单位,军校应届生须备注。
四、时间安排
调剂系统预计开放时间为4月8日18时后,关闭时间为4月9日18时。调剂学科及缺额同步在系统中发布。我们在确定调剂人员名单后,将在研招网及军队强军网上公布,请考生及时与相关招生单位联系。
4月11日至23日,各招生单位组织调剂考生资格审查及复试。
五、其他
参加我院调剂的考生资格审查、政治考核和复试工作等要求,均按照前期发布的我院关于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通知执行。调剂考生体检要求与之前保持不变,对进入复试的无军籍地方考生,京内复试考生由研究生院统一组织体检,请考生携带身份证和准考证,前往丰台医院(北京市丰台区西安街1号,丰台医院新院区)进行体检,体检时间为4月15日至24日上午(仅工作日),请考生结合自身安排前往,体检当天不吃早饭;京外复试考生由相关招生单位在当地三甲医院或保障医院组织体检。体检费用由考生自行承担,未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研究生院将在开学后1个月内对新生进行身体复检,复检不合格者,取消录取资格。
调剂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超过24小时未反馈的,视为放弃录取资格。
附表:调剂专业可接收一志愿报考专业一览表
调剂专业可接收一志愿报考专业一览表
招生学科专业 | 招生单位 | 可接收一志愿报考专业 | 备注 |
0710生物学 | 直属单位五、六 | 07理学门类内、0827核科学与技术、0831生物医学工程、0854电子信息、0906兽医学、1001基础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7药学 | |
0801力学 | 直属单位九 | 08工学门类内 | 统考科目须为数学一、英语一 |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直属单位四、五 |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35软件工程、0873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0876智能科学与技术、1401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1405智能科学与工程 | |
直属单位十一 | 08工学门类内 | 统考科目须为数学一、英语一 | |
0814土木工程 | 直属单位八 | 0711系统科学、0801力学、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4土木工程、0854电子信息 | |
0826兵器科学与技术 | 直属单位七 | 08工学门类内、0702物理学、0703化学、0707海洋科学、0710生物学、1007药学 | |
0827核科学与技术 | 直属单位六 | 08工学门类内、0710生物学、0906兽医学、1001基础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7药学 | |
直属单位七 | 08工学门类内、0702物理学、0703化学、0706大气科学、0708地球物理学 | ||
0831生物医学工程 | 直属单位四、六 | 08工学门类内、0710生物学、0906兽医学、1001基础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7药学 | |
0854电子信息 | 直属单位四、五 | 0809电子科学与技术、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54电子信息 | |
直属单位六 | 08工学门类内、0710生物学、0906兽医学、1001基础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7药学 | ||
0906兽医学 | 直属单位六 | 09农学门类内、0710生物学、0827核科学与技术、0831生物医学工程、0854电子信息、1001基础医学、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007药学 | |
1001基础医学 | 直属单位六 | 10医学门类内、0710生物学、0827核科学与技术、0831生物医学工程、0854电子信息、0906兽医学 | |
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直属单位六 | 10医学门类内、0710生物学、0827核科学与技术、0831生物医学工程、0854电子信息、0906兽医学 | |
1007药学 | 直属单位六 | 10医学门类内、0710生物学、0827核科学与技术、0831生物医学工程、0854电子信息、0906兽医学 | |
各专业各直属单位接收调剂指标数,以调剂系统公布为准。 |
各招生单位联系方式
报考单位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直属单位一 | 赵老师 | 010-66897022 |
直属单位二 | 吴老师 | 010-55496501 |
直属单位三 | 窦老师 | 010-66897507 |
直属单位四 | 侍老师 | 010-66820058 |
直属单位五 | 董老师 | 010-66870298 |
直属单位六 | 夏老师 | 010-66931410 |
直属单位六 (前沿探索专项) | 周老师 | 18800177026 |
直属单位七 | 李老师 | 010-66758033 |
直属单位八 | 侯老师 | 010-66894946 |
直属单位九 | 梅老师 | 13890120399 |
直属单位十 | 张老师 | 010-66897723 |
直属单位十一 | 胡老师 | 010-66357009 |
直属单位十二 | 娄老师 | 010-55475756 |
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院 | 杨老师 | 010-55475533 |
2024年第一志愿待录取名单
序号 | 姓名 | 本科学校 | 本科专业 |
1 | 李君睿 | 上海理工大学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考生若自愿提前解锁,请在调剂系统的考生咨询版进行留言
各位申请调剂考生:
您好!
如考生自愿提前解锁,请在调剂系统的考生咨询“留言版”进行留言(留言请注明:“考生姓名+考生编号+自愿提前解锁”)。谢谢!
遵义医科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办法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3〕2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4〕1号)等文件精神,并按教育部和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关于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严格遵照教育部“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严格执行政策,严守工作纪律,规范录取行为,优化考生服务,确保工作公平、公正、科学”的工作原则,开展研究生调剂工作。
(二)我校调剂工作采用“阶段性渐进式调剂”方法,分批次开展调剂工作。
二、组织管理
我校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由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制定具体调剂工作办法。各二级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基本要求
(一)我校仅接受已获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生(应届生在入学前须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二)考生条件应同时符合我校2024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要求及申请调剂专业要求。
(三)申请调剂专业原则上应与本科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学校所有调剂专业均不接受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考生报考。
(四)学校所有调剂专业均不接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报考。
(五)调剂考生初试成绩须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在二区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六)考生调入专业应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且在同一学科门类范围内;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初试全国统一命题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全国统一命题科目相同。
我校所有专业仅接受统考外语科目为“英语一”(科目代码为201)的考生,不接受其他语种考生申请调剂。
(七)第一志愿报考基础医学专业不能调剂临床医学专业;第一志愿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学术学位”(专业代码为100开头的专业)的考生不得调剂到“专业学位”(专业代码为105开头的专业)。
(八)意向调剂我校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仅限符合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要求且获得学士学位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对于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或已晋主治医师资格人员不得报考。
因个人原因造成入学后无法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生直接取消录取/入学资格。
(九)对申请调剂我校同一专业、初试科目完全相同的调剂生,我校按照考生初试成绩择优进行调剂。同等条件下,具有以下条件者优先调剂(请考生填报调剂信息时务必在备注栏中注明):
1.申请调剂临床专业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者优先。
2.具有较强英语水平和能力者(包括英语单科成绩60分以上、通过大学英语六级、托福成绩80分以上、雅思成绩5.5分以上)优先。
3.具有较好思想政治素质者(本科学习或工作期间表现优秀,获得校级及以上优团、优干、三好学生、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或各类奖学金)优先。
4.具备一定科研能力,承担或参与校级及以上科研课题、发表科技核心论文、或在校级及以上学术学科竞赛活动获奖者优先。
(十)校外调剂考生申请调剂我校的,即使收到我校不同专业(或方向)的复试通知,也只可确定参加我校一个专业(或方向)复试,否则视为无效申请;已确认参加复试的考生,如未在规定时限内参加复试,后续将不再接受其调剂申请。
四、调剂专业及要求
具体开放调剂的专业、专业余缺及要求等信息请以我校4月8日后发布的各批次《调剂系统开放公告》为准。
五、工作程序
(一)申请调剂
我校将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文简称:研招网)的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下文简称:调剂系统)开通后择机开放调剂申请,具体开放调剂专业及开放时间段另行通知。研招网调剂系统开通后,申请调剂的考生请及时登录系统研招网调剂系统填报志愿,调剂志愿锁定时间为36小时。
志愿锁定期间不接收考生解锁申请,请考生务必慎重填报。志愿锁定时间结束后,考生可自行修改调剂志愿。
(二)发放调剂复试通知
我校按照申请考生的具体情况,择优进行调剂,在研招网上对符合调剂要求的考生发放复试通知;考生接到网上复试通知后,确认同意复试。如超过12小时未确认,将视为主动放弃,我校将取消其复试资格,且后续不再接收该考生调剂申请。
(三)调剂复试
详见我校研究生院网站《遵义医科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办法》,请考生务必认真阅读。
(四)录取
学校将通过研招网向通过复试的考生发送待录取通知,考生须24小时内进行网上确认,否则将取消拟录取资格。
六、注意事项
(一)考生在申请调剂前,应充分了解我校的调剂工作办法,所有调剂考生须在规定时限内登录研招网调剂系统填写调剂志愿,我校不接受纸质材料、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进行调剂申请。
(二)调剂考生应仔细核对是否符合各专业接收调剂申请的条件,且保证提交的材料真实有效。对不符合我校调剂条件的考生,无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取消其复试资格、录取资格和入学资格。
(三)未尽事宜以教育部相关政策为准。
七、咨询方式
联 系 人:杨老师
咨询电话:0851-28643406
各培养单位联系电话:https://grs.zmu.edu.cn/info/1139/1344.htm
咨询时间: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
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2024年4月
2024年招收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王冲 男,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讲师,硕士生导师
从事胸外科临床工作 10 余年。主要专业方向:擅长肺癌、肺良性肿 瘤、纵隔肿瘤、气胸等胸外科常见疾病微创治疗;中晚期肺癌免疫新 辅助治疗、靶向治疗;气管镜、内科胸腔镜、EBUS 等诊断操作;肺 结核、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承担局级课题 2 项,发表论文 10 篇, 其中 SCI 6 篇,累计 IF>30。出版专著《支气管内超声临床应用病例 解析》。主持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年职工创新工作室。入选通州区 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运河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参加欧洲胸外 科医师学会(ESTS)交流。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早筛早诊早治分委会委 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科普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
王冲, 刘洋, 杨磊,等. CT引导下术前经皮肺穿刺注射吲哚菁绿定位 肺内小结节和磨玻璃结节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20, 100(07):538-540.
Wang C, Liu Y, Lin H, Yang L, Yan D, Gong C, Liu S. The Necessity of Anti-Tuberculosis Therapy after Resectio n of Pulmonary Tuberculous Nodules: A Single 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20 Aug 20;26(4):190-195. doi: 10.5761/atcs.oa.19-00199. Epub 2019 Nov 27. PMID: 31776302; PMCID: PMC7435138.
王宇轩, 王冲, 董宇杰, 等. 肺结核患者肺组织微生物组特征研究 [J]. 中国防痨杂志, 2018(11):1152-1158.
Wang C, Yang L, Liang Z, Liu Y, Liu S. Long-Term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Pulmonary Metastasectomy in Liver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orld J Surg. 2018;42(7):2153-2163. doi:10.1007/s00268-017-4431-7
王冲, 杨磊, 闫东杰,等. 结核性胸膜炎继发包裹性脓胸手术时机 探讨[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8, 34(005):281-283.
Wang C , Li X , Zhou Z , et al. 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guide sheath versus computed tomography guided transthoracic needle biopsy for peripheral pulmonary lesions: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analysis[J]. J Thorac Dis, 2016, 8(10):2758-2764.
王冲, 刘彦国, 赵辉, 等.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未确诊病例 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5(31):516-518.
Gao S, Wang C, Yu X, Teng T, Shang Y, Jia J, Dong L, Zhao L, Liu S, Chu N, Huang H. Xpert MTB/RIF Ultra enhanced tuberculous pleurisy dia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exudative pleural effusion who underwent a pleural biopsy via thoracoscop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t J Infect Dis. 2021 May;106:370-375. doi: 10.1016/j.ijid.2021.04.011. Epub 2021 Apr 15. PMID: 33845198.
Wang C, Wang S, Li Z, He W. A Multiple-Center Nomogram to Predict Pneumonectomy Complication Risk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Ann Surg Oncol. 2022 Jan;29(1):561-569. doi: 10.1245/s10434-021-10504-1. Epub 2021 Jul 28. PMID: 34319477.
Cheng Y, Wang C, Wang Y, Dai L. Soluble PD-L1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in lung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uture Oncol. 2022 Jan;18(2):261-273. doi: 10.2217/fon-2021-0641. Epub 2021 Dec 7. PMID: 34874185.
刘志东,男,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胸外二科主任,外科实验室主任,正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胸外科工作 30 余年,擅长疑难复杂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内容兼顾临床与基础,临床方面主要致力于胸部肿瘤及结核的微创、无创治疗以及相应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作为微创外科治疗中心型肺癌的奠基人之一,2009 年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例完全电视胸腔镜袖式支气管肺叶切除术,获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支持。同年开展国际首例体表结核无创靶向治疗,获北京市科委等各级部门立项支持。在基础研究领域,研究方向包括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 DNA 等肿瘤早期诊断研究,肿瘤代谢、肿瘤免疫及微环境等机制研究。先后获评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北京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国际胸腔镜大师称号”、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等奖项。率领团队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北京工人先锋号”等荣誉。近 5 年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核心期刊 10 余篇,
专利 4 项,承担课题 18 项,总金额超过 600 万,目前已培养博士生 6 名,硕士生 11 名(不含在职)。
代表作:
Zhu N, Wang W, Liu Z#, et al. Morphogenesis and cytopathic effect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human airway epithelial cells[J]. Nat Commun, 2020,11(1):3910.DOI:10.1038/s41467-020-17796-z.
Chai Q, Lu Z, Liu Z#, et al. Lung gene expression signatures suggest pathogenic links andmolecular markers for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denocarcinoma and sarcoidosis[J].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0,3(1).DOI:10.1038/s42003-020-01318-0.
Cheng X, Ma T, Yi L, Su C, Wang X, Wen T, Wang B, Wang Y, Zhang H, Liu Z#. Low expression of BTN3A3 indicates poor prognosis and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Ann Transl Med, 2021,9(6):478.DOI:10.21037/atm-21-163.
Su C, Shi K, Cheng X, Han Y, Li Y, Yu D, Liu Z#. Methylation of CLEC14A is associated with its expression and lung adenocarcinoma progression[J]. J Cell Physiol, 2019,234(3):2954-2962.DOI:10.1002/jcp.27112.
[5] Su C, Han Y, Zhang H, Li Y, Yi L, Wang X, Zhou S, Yu D, Song X, Xiao N, Cao X, Liu Z#. CiRS-7 targeting miR-7 modulates the progression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a manner dependent on NF-kappaB signalling[J]. J Cell Mol Med, 2018,22(6):3097-3107.DOI:10.1111/jcmm.13587
2024年招收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李红霞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肿瘤中心访问学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 主诊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晚期肺癌综合治疗模式的探索以及肺癌免疫治疗相关标记物的的探索。 多年来从事胸部肿瘤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综合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表了多篇论文, 最高影响因子 17.9 分。目前在研课题涉及肺癌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相关标记物的探索。
代表作:
1. Targeting brain lesion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y enhancing CCL2-mediated CAR-T cell migration. Nat Commun,2022 Apr 20;13(1):2154.
2. Incidence and PD-L1 Expression of MET 14 Skipping in Chinese Population: A Non-Selective NSCLC Cohort Study Using RNA-Based Sequencing. Onco Targets Ther. 2020 Jun 30;13:6245-6253. 3. Genome-wide analysis of the hypoxia-related DNA methylation-driven genes in lung adenocarcinoma progression. Biosci Rep. 2020 Feb 28;40(2):BSR20194200.
2024年招收免疫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张宗德 男,医学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耐药结核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研究方向包括结核病快速诊断分子标识物筛选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核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以及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20 余项。近 5 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科研文章 50 余篇,其中 SCI 文章 20 余篇,累计影响因子 80 余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参与编写《Molecular Biology of Tuberculosis》、《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断与治疗》《现代结核病学》、《耐药结核病》、《现代结核病控制—理论与实践》等多部专著。先后获得中国防痨协会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 次)、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登峰人才、北京市“通州区高层次人才发展支持计划”领军和顶尖人才、通州科技创新人才奖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促会结核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委员;兼任 BMC Infectious Dieases杂志副主编、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Tuberculosis、International Tuberculosisand Lung Diseases、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医学期刊审稿人。近 5 年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10 余名。
代表作:
1. Zihui Li#, Liping Pan#, Lingna Lv#, Jing Li, Hongyan Jia, Boping Du, ZongdeZhang*.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roplet digital PCR a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ortuberculous meningitis in adult patients.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20Feb;26(2):213-219.
2. Chuanzhi Zhu#, Yi Cai#, Jialou Zhu, Lanyue Zhang, Aiying Xing, Liping Pan, Hongyan Jia, Siwei Mo, carl Feng, Hongbo Shen, Xinchun Chen*, Zongde Zhang*.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impair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gainst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Tuberculosis, 2019 Sep;118: 101861.
3. Liping Pan#, Fei Liu#, Jinli Zhang, Jing Li, Hongyan Jia, Mailing Huang, XuehuaLiu, Weibi Chen, Zeyu Ding, Yajie Wang, Boping Du, Rongrong Wei, Qi Sun, AiyingXing, Zongde Zhang*. Genome-wide miRNA analysis identifies potential biomarkersin distinguishing tuberculous and viral meningiti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19, 9: 323.
4. Tingming Cao#, Lingna Lyu#, Hongyan Jia, Jinghui Wang, Fengjiao Du, LipingPan, Zihui Li, Aiying Xing, Jing Xiao, Yu Ma, Zongde Zhang*. A Two-Way ProteomeMicroarray Strategy to Identify Novel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HumanInteractor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19, Mar 28; 9:65.
5. Jing Xiao, Hongyan Jia, Liping Pan, Zihui Li, Lingna Lv, Boping Du, LanyueZhang, Fengjiao Du, Yinxia Huang, Tingming Cao, Qi Sun, Rongrong Wei, AiyingXing, Zongde Zhang*. Application of the CRISPRi system to repress sepF expressionin Mycobacterium smegmatis. 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19, July 6, 72:183-190.
林舒晔 女,北京大学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聚焦于表观遗传调控基因可变剪接导致的肿瘤异质性研究,开展识别肿瘤早期及耐药诊断标物和鉴定肿瘤个体化诊疗靶标。以项目负责人主持各级课题 7 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等项目。发表研究论文 16 篇,其中 11 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包括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Acta Pharma Sin B、Int J Biol Sci、Gastric Cancer 及 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 等期刊。入选北京市医管中心“青苗”计划人才项目,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 项。担任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Acta Materia Medica 杂志青年编委。
代表作:(#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1.Shuye Lin, Hanli Xu, Lin Qin, Mengdi Pang, Ziyu Wang, Meng Gu, Lishu Zhang, Cong Zhao, Xuefeng Hao, Zhiyun Zhang, Weimin Ding, Jianke Ren, Jiaqiang Huang*. UHRF1/DNMT1-MZF1 axis-modulated intragenic site-specific CpGI methylation confers divergent expression and opposing functions of PRSS3 isoforms in lung cancer. Acta Pharma Sin B, 2023, doi:10.1016/j.apsb.2023.02.015
2.Shuye Lin#, Xiaoyue Wang#, Yuanming Pan#, Mengrong Tian, Bonan Lin, Guosheng Jiang, Keqiang Chen, Yuqi He, Lulu Zhang, Wanli Zhai, Peng Jin, Lang Yang, Guoqiang Li, Yun Wu, Jiang Hu, Wanghua Gong, Zhijie Chang, Jianqiu Sheng, Youyong Lu, Ji Ming Wang, Jiaqiang Huang*. Transcription Factor Myeloid Zinc-Finger 1 Suppresses Human Gastric Carcinogenesis by Interacting with Metallothionein 2A.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9, 25(3):1050-1062.
3.Shuye Lin#*, Hongyun Ruan#, Lin Qin #, Cong Zhao, Meng Gu, Ziyu Wang, Bin Liu*, Haichao Wang*, Jinghui Wang*. Acquired resistance to EGFR-TKIs in NSCLC mediates epigenetic downregulation of MUC17 by facilitating NF-κB activity via UHRF1/DNMT1 complex.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2023, 19(3): 832-851.
4.Shuye Lin, Yaping Zhang, Yingqi Hu, Bing Yang, Jiantao Cui, Jiaqiang Huang, Ji Ming Wang, Rui Xing*, Youyong Lu*. Epigenetic downregulation of MUC17 by H. pylori infection facilitates NF-κB mediated expression of CEACAM1-3S in human gastric cancer. Gastric Cancer, 2019, 22(5):941-954.
5.Shuye Lin#, Hanli Xu#, Mengdi Pang, Xiaomeng Zhou, Yuanming Pan, Lishu Zhang, Xin Guan, Xiaoyue Wang, Bonan Lin, Rongmeng Tian, Keqiang Chen, Xiaochen Zhang, Zijiang Yang, Fengmin Ji, Yingying Huang, Wu Wei, Wanghua Gong, Jianke Ren, Ji Ming Wang, Mingzhou Guo*, Jiaqiang Huang*. CpG Site-Specific Methylation-modulated Divergent Expression of PRSS3 Transcript Variants Facilitates Nongenetic Intratumor Heterogeneity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Frontiers in Oncology, 2022; 11;12:831268.
杜建 男,医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兼管转化办公室。
研究方向包括结核病流行病学、免疫学及结核病感染控制,结核病防治策略及患者信息化管理等。承担国家“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任务 “结核病综合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复治肺结核病化学治疗新方案的中期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国内核心期刊 20 余篇。担任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北京结核病诊疗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北京市卫健委“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项目”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港澳台事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
1.Jian Du J ; Qing Li; Min Liu; Yufeng Wang; Zhongtan Xue; Fengmin Huo; Xuxia Zhang;Yuanyuan Shang; Shanshan Li; Hairong Huang; Yu Pang ; Distinguishing Relapse From ReinfectionWith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in Recurre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Study in Beijing, China,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DOI:10.3389/fmicb.2021.754352), 2021, 12 .
2.Jian Du J ; Jingtao Gao; Yanhong Yu; Qingfeng Li; Guanghong Bai; Wei Shu; Mengqiu Gao;Yuhong Liu; Lu Wang; Yufeng Wang; Zhongtan Xue; Fengmin Huo; Liang Li; Yu Pang ; Low Rate ofAcquired Linezolid Resistance in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Treated With Bedaquiline- Linezolid Combination,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DOI:10.3389/fmicb.2021.655653), 2021, 12.
3.Jian Du J ; Wei Shu; Yuhong Liu; Yufeng Wang; Ying Zhan; Kexin Yu; Jingtao Gao; Liang Li; YuPang ; Multicenter feasibility study to assess external quality panels for molecular diagnostics fortuberculosis i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39:339-343.
4.Jian Du J ; Le Zhang; Yan Ma; Xiao-you Chen; Qiping Ge; X.-Z. Tian; Weiwei Gao; Zhongwei Jia ;Treatment and recurrence on re-treatment tuberculosis patients: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nd7-year per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China,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Diseases(DOI:10.1007/s10096-019-03696-8), 2019 .
5.Jian Du J ; Lijie Zhang; Yuhong Liu; Wei Shu; Yan Ma; Jingtao Gao; Liang Li ; Determination ofthe optimal time for N95 respirator for aerosol infection control, Medicine ( DOI :10.1097/md.0000000000023709), 2020, 99(50): e23709 .
李姗姗 女,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一直致力于结核病免疫学诊断技术研发和抗结核天然免疫应答机制研究,先后主持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 项首都临床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及转化应用项目,2 项局级课题(首都医科大学 2022 年培育基金、市教委 2022 年科技计划一般项目)和 2 项院级课题,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含共同通讯或共同第一作者)在 Emerg Microbes Infect、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 等 SCI 杂志发表论文 20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3 篇,总影响因子 129.385 分。社会兼职: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八届委员会结核病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
代表作(#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1.Yunfeng Deng#, Zichun Ma#, Biyi Su#, Guanghong Bai#, Jianhua Pan#, Quan Wang#, Long Cai#, Yanhua Song#, Yuanyuan Shang, Pinyun Ma, Jing Li, Qianxuan Zhou, Gulibike Mulati, Dapeng Fan, Shanshan Li*, Yaoju Tan*, Yu Pang*. Accuracy of the InnowaveDX MTB/RIF test for detec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d rifampicin resistance: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tudy.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3 Dec;12(1):2151382.
2.Xiao Wu#, Yuanyuan Shang#, Weicong Ren, Wei Wang, Yufeng Wang, Zhongtan Xue, Shanshan Li*, Yu Pang*.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cycloserine agains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using the MGIT 960 system and a proposed critical concentration. Int J Infect Dis. 2022 May 13;121:148-151.
3.Haoran Li#, Gulibike Mulati#, Yuanyuan Shang#, Cong Yao, Yufeng Wang, Weicong Ren, Zhongtan Xue, Shanshan Li*, Yu Pang*. Rapid Detection of Clarithromycin and Amikacin Resistance in Mycobacterium abscessus Complex by High-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 Microbiol Spectr. 2022 May 31:e0057422.
4.Min Qiao#, Shanshan Li#, Jinfeng Yuan#, Weicong Ren#, Yuanyuan Shang, Wei Wang, Rongmei Liu, Fuzhen Zhang, Qing Li, Xiao Wu, Jie Lu*, Mengqiu Gao*, Yu Pang*. Delamanid suppresses CXCL10 expression via regulation of JAK/STAT1 signaling and correlates with reduced inflammation in tuberculosis patients. Front Immunol. 2022 Nov 8;13:923492.
5.Shanshan Li #, Jidong Guo #, Rongmei Liu #, Fuzhen Zhang, Shu'an Wen, Yi Liu, Weicong Ren, Xuxia Zhang, Yuanyuan Shang, Mengqiu Gao*, Jie Lu*, Yu Pang*. Predominance of Escherichia-Shigella in Gut Microbiome and Its Potential Correlation with Elevated Level of Plasma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Patients with Tuberculous Meningitis. Microbiol Spectr. 2022 Dec 21;10(6):e0192622.
刘文静 女,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北京理工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博后,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会员和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分会会员。研究兴趣集中在利用DNA纳米技术工程化生物材料和纳米材料,并基于这些工程化材料设计新型诊断治疗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主持国自然基金一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发表在ACS Applied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Analytical Chemistry,Nanoscale等6篇SCI;获得发明专利一项。
代表作:
1.Wenjing Liu, Yunayu Huang*."Cell membrane-engineered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apy".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B.2022.
2.Wenjing Liu,Yuanyu Huang, Zhenping Li, Lele Li,Yuliang Zhao, Mengyuan Li*,"Multivalentengineering of exosomes with activatable aptamer probes for specific regulation and monitoring ofcell targeting." Analytical Chemistry.2022,94(9), 3840-3848.
3.Wenjing liu, Yourong Guo, Kaizhe Wang,Xingfei Zhou, Ying Wang, Junhong Lv, Zhifeng Shao,Jun Hu*,Daniel M. Czajkowsky*,Bin Li*."Atomic force microscopy-based single-molecule forcespectroscopy detects DNA base mismatches" Nanoscale.2019,11(37):17206-17210.
4. Wenjing Liu,Zetan Fan, Lele Li*,Mengyuan Li*,"DNA-Based Nanoprobes for SimultaneousDetection of Telomerase and Correlated Biomolecules" Chembiochem. 2022, 23(21):e202200307.doi:10.1002/cbic.202200307.
5. Wenjing Liu; Ping Zhang; Tong Sun; Lin Li; Yuhui Wei; Kaizhe Wang; Lin Liu; Bin Li; Effectof concentration and adsorption time on the formation of a large-scale origami pattern,NuclearScience & Techniques, 2019,30(7):111-111.
6.Ping Zhang#,Feng Wang#,Wenjing Liu#,Xiuhai Mao, Changchun Hao,Yi Zhang* ChunhaiFan,Jun Hu,Lihua Wang*, Bin Li*."Quantitative Measurement of Spatial Effects of DNAOrigami on Molecular Binding Reactions Detect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CS Appl.Mater.Interfaces.2019,11(24):21973-21981.(#co-first author).
刘毅 男,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生物样本与数据资源库主任助理。在基础医学和生物学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已 10 多年,主要方向为微生物免疫学、诊断新技术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人才、北京市通州区运河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优秀人才等项目;主持和参加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曾获武田奖学金支持在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和客员研究员工作,并在国家卫健委科教司挂职从事传染病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工作。发表 SCI 和核心期刊论文 20 多篇,参编专著 4 部。现任中国防痨协会基础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基础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空间微生物与感染疾病分会青年委员;北京防痨协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委。
代表作:
1.Liu Y*, Sun Y, Zhang X, Zhang Z, Xing Q, Ren W, Yao C, Yu J, Ding B, Wang S, Li C*. Evalua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mutation genes in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MDR-TB) strains in Beijing, China. Epidemiol Infect. 2021 Jan 5;149:e21. doi: 10.1017/S0950268820003131. PMID: 33397543; PMCID: PMC8057498.
2.Liu Y*, Zhang XX, Yu JJ, Liang C, Xing Q, Yao C, Li CY*. Tuberculosis relapse is more common than reinfection in Beijing, China. Infect Dis (Lond). 2020 NovDec;52(12):858-865. doi: 10.1080/23744235.2020.1794027. Epub 2020 Jul 16. PMID: 32673126.
3.Liu Y, Zhang X, Zhang Y, Sun Y, Yao C, Wang W, Li C. Characterization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strains in Beijing, China: drug susceptibility phenotypes and Beijing genotype family transmission. BMC Infect Dis. 2018 Dec 14;18(1):658. doi: 10.1186/s12879-018-3578-7. PMID: 30547765; PMCID: PMC6295058.
4.Liu Y*, Jiang X, Li W, Zhang X, Wang W, Li C*. The study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eijing genotype family and drug susceptibility phenotyp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Beijing. Sci Rep. 2017 Nov 8;7(1):15076. doi: 10.1038/s41598-017-14119-z. PMID: 29118425; PMCID: PMC5678160.
5.Liang C, Li X, Li Q, Zhang X, Ren W, Yao C, Pang Y, Liu Y*, Li C*, Tang S*. Clinical isolat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ith different genotypes exhibit distinct host macrophage responses in vitro. J Med Microbiol. 2022 Dec;71(11). doi: 10.1099/jmm.0.001604. PMID: 36748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