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详情请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s://yz.gdufs.edu.cn/info/1019/2487.htm
中国中医科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集科研、医疗、教学工作为一体综合性中医药研究机构,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建设的第一所中医药科研、医疗和教育基地。1978年恢复高考后,经教育部批准中国中医科学院成为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贺信中指出“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三个一级学科所涵盖的所有二级学科专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信息与资源管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的资质,科研教学力量雄厚,下设18个研究所、4家三级甲等医院和研究生院、中医古籍出版社、中医杂志社等单位;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9名、国医大师10名,杰青、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岐黄学者等90余名,学部委员135名和研究生导师860余名,获得包括诺贝尔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国内外各级科技奖励800余项。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中医科学院组建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援鄂抗疫,医疗队集体、多位个人受到国家表彰,并研制了第一个抗疫新药“化湿败毒颗粒”,其科研成果转让费1.5亿元将全部用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自1978年招收研究生以来,已为中医药事业输送了一大批学术领军人物、行业管理专家、学科骨干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中医科学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的指示,始终坚持“四为”方针,“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总体目标,秉承青蒿素精神,推动科技创新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筹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和重要举措,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培养。为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增进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专业理论和系统的专业技术,具有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医疗等工作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类型、方式及学制
(一)培养类型
1.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从事专业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型学位;
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中医学或中药学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专业学位,包括中医硕士专业学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二)培养方式:全日制、非定向
(三)学制: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得超过5年。
三、招生规模
按照教育部下达的计划指标数和推免拟录取后的指标数进行测算,2025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人数与上一年度持平(包含推免生,详见招生专业目录),最终以教育部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指标数为准。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再次报考硕士研究生,但学校不提供奖学金。
(五)报考专业学位资格要求
1.报考中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057**)必须为统招五年一贯制(不包括专升本和专接本)的应届或往届本科毕业生,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2015﹞9号)文件规定,并须符合中医医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规定的专业要求(本科毕业专业为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及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要求(已参加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在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退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均不能申报);复试须参加临床专业技能考核;入学后采取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接轨的培养模式,毕业后授予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2.报考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代码为105600)主要接受医药专业类毕业生报考,也接受相关学科的专业(理学、工学、农学相关专业)考生报考。
(六)外语水平要求:大学英语四级(CET-4)425分(含)以上或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等能够体现相当水平的外国语考试成绩和证书。
五、报名
包括网上报名和考点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考点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考点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
1.网上预报名时间:2024年10月9日~10月12日;网上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10月28日(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以上时间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最终公布为准。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参加考试或不被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考点确认
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按照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电子信息。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确定公布。
六、综合考试类别
(一)全国统考科目
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类):满分300分;
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类):满分300分;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满分300分。
(二)自主命题科目(相应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另行公布)
701中药综合:满分300分;
703中医药信息学:满分150分;
704中医基础理论:满分150分;
801中医药文献检索:满分150分。
七、初试
(一)打印准考证
考生请于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2024年12月21日~12月22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三)初试成绩请于2025年3月初在中国研招网查询。
以上均以中国研招网公布的时间为准。
八、复试
(一)我院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分专业、分类别划定复试分数线。
(二)复试前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考生在复试前需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未能按时提供者,不予复试。
(三)复试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具体比例由我院根据生源和招生计划情况确定。复试名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我院自定。详细复试办法和程序将于2025年3月在我院研究生院网站公布。全部复试工作在2025年4月底前完成。
(四)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五)对所有拟录取考生进行复试,根据教育部要求:如有必要,可再次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六)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教育部相关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七)体检:考生体检在拟录取阶段进行,体检须在我院指定的医院进行。我院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执行。入学报到后将进行体检复检,详情见当年《新生入学须知》。
九、录取
(一)根据国家实际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三)新生须本人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招生单位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毕业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四)新生报到后,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我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录取为学术学位、中药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新生,如录取后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入学,应在入学当年5月底前申请保留入学资格。申请保留入学资格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院同意,可保留入学资格1年再入校学习;录取为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新生,不可申请保留入学资格。
(六)按照我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安排,学术学位和中药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苏州)校区进行培养。研究生阶段视培养单位及导师科研/临床工作安排确定带教地点。
十、学费标准及奖助学金政策
(一)学费标准
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文件要求实行收费制度,并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制定的学费标准收取学费。具体标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000元/学年/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0000元/学年/生。
(二)奖助学金
录取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入学后按相关规定享受研究生奖助学金。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奖助体系由研究生奖学金与研究生助学金两部分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优秀学位论文奖、志愿服务奖、社会实践奖等;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困难补助金等。
十一、联系方式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网站发布的信息为准。如遇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将作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单位代码:84502
联系部门:中国中医科学院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大白楼716室(邮政编码:100700)
电话:010-64089480
联系人:翟煦 老师
传真:010-84034357
网站:http://www.yjstcm.ac.cn/
QQ咨询交流群:326166748
中国中医科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统一招生考试)
培养单位 | 专业类别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计划 人数 | 业务课考试科目 代码名称 | 导师姓名 |
001中药研究所 | 42 | ||||
学术学位 | 30 | ||||
100800 | 中药学 | 30 | 701 中药综合自命题 | 鲍岩岩、陈伟强、董林林、耿子涵、郭非非、韩佳寅、李耿、李晗、李娆娆、林龙飞、刘德文、刘颖、彭博、司南、田纪祥、王彩霞、王超、王宏洁/周严严、王朋倩、王维皓、王娅杰、王云、魏晓露、徐江、闫利华、杨依霏、易艳、张晶晶、赵钰、周严严 | |
专业学位 | 12 | ||||
105600 | 中药学 | 12 | 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 陈颖、李兵、李化、李鹰飞、刘艳、刘宇灵、隋峰/陈颖、王萍、翁小刚、张方博、赵庆贺、朱春燕 | |
002针灸研究所 | 学术学位 | 11 |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1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崔晶晶、房繄恭、高昕妍、刘坤、宋晓晶、宿杨帅、万红叶、王俊英、王舒娅、许焕芳、赵玉雪 | |
003中医基础理论 研究所 |
学术学位 |
18 | |||
100501 | 中医基础理论 | 11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陈曦、黄玉燕、江丽杰、李海玉、李玉波、申力、佟旭、于峥、张敏、张宇鹏、赵红霞 | |
100505 | 中医诊断学 | 2 | 王俊文、岳广欣 | ||
100601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3 | 李宁、孙志波、许若丹 | ||
100800 | 中药学 | 2 | 701 中药综合自命题 | 柏冬、宁张弛 | |
004中医药信息研究所 |
学术学位 |
11 | |||
120502 | 情报学 | 6 | 703 中医药信息学 801 中医药文献检索 | 贾李蓉、李海燕、佟琳、童元元、于彤、张伟娜 | |
1005Z1 | 中医信息学 | 5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李鸿涛、李敬华、刘方舟、王斌、朱彦 | |
005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
学术学位 | 11 | |||
100503 | 中医医史文献 | 11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高雅、国华、洪梅、侯如艳、李君、罗琼、秦培洁、宋白杨、王烨燃、张丽君、周琦 | |
006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
学术学位 |
16 |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6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蔡秋杰、陈仁波、黎元元、李洪皎、王子旭、于亚南 | |
100601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6 | 何小鹃、李鹤、马艳、卫东锋、杨伟、张俊英 | ||
100501 | 中西基础理论 | 1 | 范逸品 | ||
1005Z2 | 中医心理学 | 3 | 杜渐、王昊、徐蕊 | ||
007 医学实验中心 | 学术学位 | 13 | |||
100601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4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霍蕊莉、欧阳竞锋、石晓路、杨鸿 |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 | 樊新荣 | ||
100800 | 中药学 | 8 | 701 中药综合自命题 |
陈鹏、李涛、李贤煜、毛超一、钱丹、孙健、王毅、袁媛 | |
69 | |||||
学术学位 | 4 |
008 西苑医院 | 100601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2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付建华、郭浩 |
100800 | 中药学 | 2 | 701 中药综合 | 李磊/刘建勋、任钧国/孙明谦 | |
专业学位 | 65 | ||||
105600 | 中药学 | 6 | 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 范晓迪、金锐、李磊、林力、任建勋、张业昊 | |
105701 | 中医内科学 | 18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车慧、崔云、樊长征、高蕊/李睿、梁晓、梁莹、刘征堂、吕林、马晓娟、裴卉、唐今扬、王凤云、徐建龙、张北华、张晋、张引强、赵迎盼、邹本良 | |
105702 | 中医外科学 | 4 | 贝绍生、迟慧彦、高瞻、宋坪 | ||
105704 | 中医妇科学 | 1 | 黄欲晓 | ||
105706 | 中医五官科学 | 1 | 刘静 | ||
105707 | 针灸推拿学 | 3 | 曹昺焱、肖京、张路 | ||
105709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32 | 白瑞娜、陈卓、董国菊、杜健鹏、樊茂蓉、付长庚、高庆和、高铸烨、郭明、黄烨、鞠建庆、李蕾、李艳、刘龙涛、刘玥、邵魁卿、孙林娟、孙凌云、唐旭东(血液)、王福、温艳东/陈婷、杨秀鹏/许勇钢,、杨秀鹏、许云、薛梅、杨秀鹏、张大武、张彤、张艳虹、张莹、张颖、赵福海、赵家有 |
009 广安门医院 | 70 | ||||
学术学位 | 4 | ||||
1005Z4 | 中医护理学 | 1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李莉 | |
100601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2 | 安成、陈恒文 | ||
100800 | 中药学 | 1 | 701 中药综合自命题 | 金敏 | |
专业学位 | 66 | ||||
105701 | 中医内科学 |
32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白宇宁、褚瑜光、冯玲、巩勋、韩东彦、何庆勇、刘浩/侯炜、褚瑜光/胡元会、李敏/黄世敬、周新尧/姜泉、焦娟、李辉、刘坤、刘瑞、刘震、吕品、吕文良/李娟梅、倪青、魏军平/庞博、赵昕/齐文升、唐晓颇、田琳、王秋虹、王少丽、魏军平、熊兴江、焦拥政/许凤全、薛燕星、张并璇、张润顺、赵锡艳、郑红刚 | |
105702 | 中医外科学 | 3 | 宋竖旗、王晓锋、杨佼 | ||
105703 | 中医骨伤科学 | 1 | 于潼 | ||
105704 | 中医妇科学 | 5 | 陈瑞雪、李娟梅、李艳红、孙伟伟、孙伟伟/赵瑞华 | ||
105706 | 中医五官科学 | 2 | 武丹蕾、张予 | ||
105707 | 针灸推拿学 | 8 | 贾宝辉、王伟明/刘志顺、王立军、王伟明、王扬、杨涛、叶永铭、朱文增 | ||
105709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5 | 李海霞、李杰、李敏、李深、连凤梅、刘杰、刘全达、吴洁/王健、何庆勇/王阶、王师菡、吴洁、杨丽平、姚魁武、张丽梅、张英 | ||
010 望京医院 | 44 | ||||
学术学位 | 1 |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吴东宇 | |
专业学位 | 43 | ||||
105701 | 中医内科学 | 14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李金宝、李同侠、梁春玲、刘惠梅、刘燊仡、刘涛、潘珺俊、史海霞、王彬、王强、王晓燕、吴蔚、许爱丽、张旖晴 | |
105703 | 中医骨伤科学 | 14 | 陈忻、程桯、高春雨、金哲峰、荆琳、李玲慧、李永耀、马佳、秦伟凯、史长龙、杨克新/银河、银河、尹逊路、展嘉文 | ||
105705 | 中医儿科学 | 2 | 陈艳霞、郭凯 | ||
105706 | 中医五官科学 | 1 | 辛忠海 | ||
105707 | 针灸推拿学 | 3 | 翟煦、范肃、范肃/张振宇 | ||
105709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9 | 陈晓杰、董永丽、芦殿荣、孙武、王芳、王绍华、武欣、杨远滨/武欣、周尚昆 | ||
011 眼科医院 | 12 | ||||
学术学位 | 1 | ||||
1005Z4 | 中医护理学 | 1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李静 | |
专业学位 | 11 | ||||
105701 | 中医内科学 | 1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秦绍林/荆鲁 | |
105704 | 中医妇科学 | 1 | 王东红/马丽爽 | ||
105706 | 中医五官科学 | 3 | 宿蕾艳、吴正正、严京 | ||
105709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6 | 成鹏飞、解晓斌、刘健、王慧娟、王建伟、吴宁玲 | ||
012 中医药健康产业所 | 专业学位 |
5 | |||
105600 | 中药学 | 5 | 701 中药综合自命题 | 黄璐琦、李慧/李春、李西文、杨洪军、张晶晶 | |
013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依托006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培养) | 学术学位 | 5 |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2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赵晨、赵晖 | |
100601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3 | 陈昭、梁宁、史楠楠/王燕平 | ||
014中药资源中心 | 13 | ||||
学术学位 | 9 | ||||
100800 | 中药学 | 9 | 701 中药综合自命题 | 黄璐琦、蒋超、康传志、刘娟、孙嘉惠、王升、王铁霖、王雅南、杨健 | |
专业学位 | 4 | ||||
105600 | 中药学 | 4 | 350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 马莹、南铁贵、杨光 | |
015青蒿素研究中心(依托 001中药研究所培养) | 学术学位 | 7 | |||
100800 | 中药学 | 7 | 701 中药综合自命题 | 沈建英、陈利娜、吕海宁、庞欢欢、师玉华、唐欢、夏斐 | |
016中医药数据中心 | 学术学位 | 4 | |||
1005Z1 | 中医信息学 |
4 | 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 (中医) | 顾浩、张磊、张小平、周洪伟 |
备注:导师按照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接收推免后导师名单进行更新。
湖北医药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学校简介
湖北医药学院是一所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同发展,湖北省和鄂豫渝陕毗邻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类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成立于1965年,原名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独立设置定名为郧阳医学院,2010年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湖北省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湖北省全科医学教育和免费医学生培养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2万余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908人,高级职称教师590人,博士4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超、欧洲科学院院士马大青两位杰出校友,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重点联系专家、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优秀青年社科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33人(次)。40余人(次)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名师”等荣誉称号。
学校拥有6所三甲综合性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2所。附属医院总床位达15000余张、年门诊量近1000万人(次)、住院量超过50万人(次),建有4个国家重点专科、178个省级重点专科。在湖北中西部地区、汉江流域形成了一条700公里长的医学教育长廊。
学校现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有现代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生物与医药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有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2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024年软科排名学校位居全国第292位、医药类大学第39位、湖北省属医学院校首位。
建校59年来,学校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济世、励学育人”之精神,恪守“厚德、勤学、求实、创新”之校训,立足湖北,面向全国,重点辐射中西部地区,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适用型医学人才。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累计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高素质适用型医学人才。学校正为实现建设“省属一流、国内知名、国际知晓,高水平有特色的医药大学”之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公共管理(MPA,代码为125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试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考我校各专业的特别说明:
1、基础医学(1001):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医学或相关专业均可报考,其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专业(专业代码:100104)限招五年制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法医学类等相关专业。
2、基础医学(0778):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医学类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学等相关专业均可报考。
3、临床医学(1002):仅接收临床医学(五年制)全日制应(往)届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其中:生殖医学(专业代码:1002J2)限招临床医学类、基础医学类考生,以及医学技术类的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相关专业考生。
4、临床医学(1051):仅接收临床医学(五年制)全日制应(往)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不含专科起点本科或成人教育本科),不接收正在或已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
5、口腔医学(1052):仅接收口腔医学(五年制)的全日制应(往)届本科毕业生并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不含专科起点本科或成人教育本科),不接收正在或已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
6、公共卫生(1053):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可报考。
7、护理(1054):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可报考。
8、药学(1055):药学及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报考。
9、医学技术(1058):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医学或相关专业均可报考,其中辅助生殖技术方向限招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学类相关专业。
10、生物与医药(0860):生物与医药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可报考。
11、应用心理(0454):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考生均可报考。
12、生物学(0710):全日制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医学类专业、生物医学科学、生物科学类等专业毕业生报考。其中:遗传学(专业代码:071007)、微生物学(专业代码:071005)限招医学类、生物医学科学、生物科学类专业、生物工程类、动物医学类等专业。
13、图书情报(1255):限本科专业为管理学、医学、理学、工学、经济学门类的毕业生报考。
四、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相关工作安排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每日9:00-22:00。请考生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参加报名,查看报名须知、招生单位招生章程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有关报名、考试安排事项等,按要求如实填写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相关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积极配合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
网上确认具体时间以教育部、湖北省教育考试院通知为准。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
2、网上确认程序:
(1)所有考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2)考生网上确认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工作人员,根据核验工作需要,按要求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等,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详细流程及未尽事宜请详见“研招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五、考试录取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考试时长为6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举行。考试地点等其他信息详见《准考证》。
2、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3、各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 | 第一科 | 第二科 | 第三科 | 第四科 |
基础医学(1001) | ▲政治(101) | ▲英语(一)(201) | 联考西医综合(699) | 无 |
临床医学(1002) |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306) | |||
基础医学(0778) | 生物化学(338) | 细胞生物学(801) | ||
生物学(0710) | 生物化学(338) | 细胞生物学(801) | ||
应用心理(0454) | ▲英语(二)(204) | 心理学专业综合(347) | 无 | |
生物与医药(0860) | ▲英语(二)(204) | 生物化学(338) | 生物与医药综合(822) | |
临床医学(1051) | ▲英语(一)(201) |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306) | 无 | |
口腔医学(1052) | 口腔综合(352) | 无 | ||
公共卫生(1053) | 卫生综合(353) | 无 | ||
护理(1054) | 护理综合(308) | 无 | ||
药学(1055) | ▲英语(二)(204) | 药学综合(349) | 无 | |
医学技术(1058) | ▲英语(一)(201) | 联考西医综合(699) | 无 | |
公共管理(1252) | ▲管理类综合能力(199) | ▲英语(二)(204) | 无 | 无 |
图书情报(1255) | 无 | 无 |
说明:加“▲”符号的科目为全国统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考试大纲并统一命题。未标注的科目由我校自主命题,考试大纲详见附件。
4、初试的组织工作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执行。
5、考生初试成绩在“研招网”查询。
(二)调剂。
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我校自主确定并公布接受调剂的成绩要求。
教育部划定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作为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调剂到其他专业的基本成绩要求。
报考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按相关政策调剂到其他专业,报考其他专业(含医学学术学位)的考生不可调剂到临床医学类专业学位。
(三)复试。
复试预计在2025年3月至4月进行。我校的复试名单、基本要求及复试细则将在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发布。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由我校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在复试的同时全面考查考生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必要时将通过“函调”或“派人外调”的方式进行考核。
(四)录取。
以德智体全面衡量为原则,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
六、学费
基础医学1001、基础医学0778、临床医学1002、临床医学1051,口腔医学1052、公共卫生1053、护理1054、药学1055、医学技术1058、应用心理0454、生物与医药0860、生物学0710,全日制学费为8000元/生/年;公共管理1252、图书情报1255全日制学费为10000元/生/年。
护理(1054)(非全日制)和公共管理(1252)(非全日制),学费为20000元/生/年。
学费标准以物价部门最终批文为准。
七、奖助政策
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和优秀新生奖等奖助金的发放均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八、招生学科、专业
详见研招网(https://yz.chsi.com.cn)招生目录。
九、其他事项
2025年拟招生650人左右,“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预计15人,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中各学院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复试录取时根据上线生源情况、国家下达计划数和社会需求适当调整各专业的招生人数。
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毕业生因考生违约、隐瞒相关信息等情况导致不能注册、不能录取、不能入学、不能毕业等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单位地址: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南路30号湖北医药学院科教楼1603室,邮政编码:442000;
网址:https://yjsy.hbmu.edu.cn
联系部门:湖北医药学院研究生院
联系电话:0719-8878051;联系人:陈老师
附件1: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
附件2:349-药学综合考试大纲
附件3:352-口腔综合考试大纲
附件4:353-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附件5:699-联考西医综合考试大纲
附件6:308-护理综合考试大纲
附件7:338-生物化学考试大纲
附件8:822-生物与医药综合考试大纲
附件9:801-细胞生物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5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我院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接收全国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一、招收专业、计划和类型
1.2025年我院在化学、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资源与环境、固体地球物理学学科及专业均接收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硕士生),在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接收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直博生)。
2.推免硕士生招生计划原则上不超过硕士生招生计划数的50%,推免直博生招生计划原则上不超过博士招生计划数的20%。
3.招收推免硕士生的研究生类型为学术型和专业型,接收推免直博生的研究生类型为学术型。
二、申请条件
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4.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5.取得推免生资格,申请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与本科专业相同或相近。
6.在校期间无重修科目或补考记录。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三、申请和接收程序
1.申请人预报名。即日起申请人登录我院推免生预报名系统(https://gsas.cags.ac.cn/logon)进行网上预报名,并上传预报名材料。我院将对申请人的报名信息进行初审。上传报名材料包括:
(1)报名系统填报后生成的《中国地质科学院2025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申请表》,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签署同意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扫描件。
(2)《中国地质科学院2025年报考推免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审查表》(见附件1)盖章扫描件。
(3)申请人个人简历及专业学习情况介绍(包括申请人本科专业背景、学习情况、在校期间参加社团组织或社会活动情况等)。
(4)加盖院校教务处公章的本科成绩单原件扫描件。
(5)学籍认证报告一份(学信网下载)。
(6)外语水平证明材料。
(7)身份证,学生证扫描件。
(8)在核心刊物或会议上发表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其他形式的学术成果及证明材料。
(9)申请攻读推免直博生的同学另需提交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信。(见附件2)
(10)地科院夏令营结业证书、其他获奖证明、资格水平及其他证明材料。
2.9月28日至10月20日,考生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http://yz.chsi.com.cn/tm),以下简称“推免服务系统”,查看我院2025年推免生招生专业目录,按专业进行报名。该系统开放时间见教育部通知。
3.研究生院将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向初审合格的考生发布复试通知。
4.收到复试通知的考生,按时参加培养单位组织的复试与体检。
5.复试合格后,研究生院通过“推免服务系统”发布待录取通知。
6.考生收到待录取通知后,必须在教育部规定时间内,在“推免服务系统”进行确认。未及时确认导致未被录取的,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
7.待录取名单公示时间为10个工作日,公示通过后上报市招办审核,教育部审核通过后与统考生同时发放录取通知书。
四、复试
复试考核包括综合测试和外语口语、听力测试。
具体复试办法将根据教育部最新通知要求在研究生院网页发布,请密切关注院研究生院通知。
五、体检
体检在秋季入学后进行,须在我院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 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执行。
六、拟录取
各培养单位将复试考核结果报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提交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名单公示后报教育部审核。
七、信息公开
1.公开平台:研招网全国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平台及地科院研究生院主页。
2.公开内容:推免生招生目录、接收推免生办法、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
八、其他
1.2025年中国地质科学院接收推免生的专业、研究方向等信息请参考:
(1)招生博士指导教师目录:
https://edu.cags.ac.cn/#/dky/teacher/barId=szdw_bss/index=1
(2)招生硕士指导教师目录:
https://edu.cags.ac.cn/#/dky/teacher/barId=szdw_sss/index=1/cmsNavType=1
2.对我院已同意接收的推免硕士生及推免直博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取消其我院的录取资格:
(1)申请人在其后第7-8学期学习成绩有不及格科目。
(2)毕业设计(论文)未取得“良”或 80 分以上成绩。
(3)政审或体检不合格。
(4)受到警告以上纪律处分。
(5)毕业时未获得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6)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有虚假信息。
九、学费及奖助体系
(一)学费
推免硕士生每生每学年8000元,推免直博生每生每学年10000元。
(二)奖助学金
我院建立多元奖助体系,支持研究生完成学业,提高研究生待遇水平,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以及资助研究生学费,提高优秀在学研究生的奖助力度。
1.学业奖学金:推免硕士生第一年享受硕士一等奖学金,13000(元/年)。推免直博生一年级享受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二年级享受博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三、四、五年级参评学业奖学金。
2.国家奖学金:根据国家下达指标评选,每年评选,硕士生奖金20000元/人,博士生奖金30000元/人。
3.国家助学金:推免硕士生全部享受6000元/年的助学金(按月发放),推免直博士生全部享受15000元/年的助学金(按月发放)。
4.专项奖学金:我院设有“程裕淇研究生奖学金”等奖项,用于奖励在社会服务活动、学习和科研工作等方面获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5.院及培养单位设有“助研”“助管”岗位,研究生助研津贴发放标准:博士研究生不低于每生每月1800元、硕士研究生不低于每生每月1600元。
6.科技创新奖学金:我院设有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学金,按年度评选,特等奖学金奖励5万元,一等奖学金奖励2万元,二等奖学金奖励1万元。
十、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院
邮编:100037
联系电话:010-86411648 ;010-86411633;010-68992238;
电子信箱:yjsyzs21@126.com
研究生院主页:https://edu.cags.ac.cn/
友情提示____2025年硕士招生网上咨询活动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咨询活动如有不畅,凡有意报考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考生在报名过程中有问题,请打电话:010-64960457 13522824861 联系人:姚老师
招生考试科目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可查阅。
招生考试科目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可查阅。
2025年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5年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简介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加挂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牌匾,是集医疗、科研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机构。该院面积为13万平方米,分三个院区,设有医疗床位1800余张。现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中医、中药学二个专业学位授权点。
二、招生学科专业和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中医学一级学科(1005)、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1006)、中药学一级学科(1008)
专业学位:中医硕士(1057)、中药(1056)
三、招生人数
2025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76名,均为非定向全日制统招,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四、报考条件
(一)基本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考生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定向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品德良好,截止报名时未受国家和学校相关部门的纪律处分。
(二)学历条件
考生的学历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往届本科毕业生;
3、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专业条件
在满足上述学历条件的同时,报考我院研究生的考生还需满足报考专业的
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考生须为取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医学、药学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2、报考攻读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 1057 开头),要求本科
毕业于中医相关学科专业,获得医学学士学位,报考其他专业,要求本科毕业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关。
3、已经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人员、正在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
培训的人员原则上不得报考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凡是被录取为中医硕士专
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参加我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四)其他未尽事宜由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生处负责解释。如考生未按我院相关规定报考,一经发现,我院将不予准考,责任由考生自负。
五、报名方式及时间
1、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24年 10 月 9日至 10月 12 日,每天9:00-22:00。网上报名时间为 2024年 10 月15日至 10 月 28 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其他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研招网”报考须知。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6、现场确认时间:由省招办确认。哈尔滨市区域内的考生报名、现场确认、考试地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市以外地区的考生在所在地报名点报名、现场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六、入学考试
(一)初试部分
1、准考证
考生应当在考前10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必须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方可参加考试。
2、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具体考试科目如下(如有变动,以准考证为准):
时间/科目 | 2024年 12 月 21日 | 2024年 12 月22日 |
8:30-11:30 | 思想政治理论 | 业务课一 |
14:00-17:00 | 外国语 |
①考试科目一为思想政治理论(100 分)、考试科目二为外国语(100 分),均为全国统考,参见教育部考试大纲。
②医学门类硕士研究生招生,根据教育部规定初试科目为三门,第三门考试科目为业务课一(300 分),可选的范围为: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中医综合、中药综合、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为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中医综合、中药综合、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为我院自命题考试科目。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代码 307):考试科目参见国家考试大纲;
中医综合(代码 711):考试科目含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
中药综合(代码 701):考试科目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药理学;
中药专业基础综合(代码 350):考试科目含中药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
(三)复试部分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复试不合格
者不予录取。复试办法和程序另行发布。
七、体检
所有拟录取考生须参加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文件,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八、其他
1、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学术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 8000 元/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学费标准 9000 元/年,国家助学金6000元/生/年。
2、我院确定录取后,将于当年6月中旬左右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新生持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来我院报到。对未经同意逾期 7 天不报到的已录取考生,视其为自动放弃入学资格。新生入校后,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新生身体检查,发现不符合录取条件者一律取消录取资格。
3、考生在报名及考试录取期间,如有违反本简章规定或受纪律处分者,一经查出,取消录取资格,已经报到者取消录取资格。
四、联系方式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
联 系 人:蒋老师 付老师
电 话:(0451)55620621
研招办E-mail:55620621@163.com
地 址:哈尔滨市香坊区香安街72号
邮政编码:150036
2025年所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5年所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报考条件及要求
(1)身体条件。考生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2)政审要求。思想政治素质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有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思想基础,毕业时服从分配。报考我所军人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需通过政治审查,相关要求按照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定和军队有关要求执行。
(3)军队在职干部(委任制文职人员)报考研究生应当获得学士学位且应具有3年以上岗位任职经历(截止录取当年9月1日),经所在部队师(旅)级单位政治机关审批、军级单位政治机关核准,逐级上报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备案,持《军队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报名。委任制文职人员参照在职军官有关规定执行。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审批,持《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推荐审批表》报名。网上确认报名信息后,须将本人证件复印件、相关报考推荐审批表原件寄送我所研究生办。凡手续不全、资格不具备、报考专业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发给准考证。
(4)考生报考时,应事先阅读了解军队及我所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考生因报考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因上述原因造成考生无法考试(含初试、复试)、录取、入学及后续完成学业等问题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二、招生计划
2024年我所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0人,应届生限额5人。(软件工程专业)2025年招生计划以军委机关最终下达为准(中国研招网硕士专业目录中的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
三、报名和信息确认
(1)报考方式:全国统考。
(2)网上报名和信息确认。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需网上报名(http://yz.chsi.com.cn),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相结合的方式。2025年招收硕士生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2024年10月28日每天9时至22时,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时至22时。网上确认的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应当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发布的公告,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3)有关要求。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报考点一般应选择考生所在省市招办指定的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因考生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考试安排、防疫要求等事项,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网上确认信息后,考生应及时与我所研究生办联系,按照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四、准考证打印及初试
(1)准考证打印。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写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2)初试安排。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3日。
五、复试由我所组织,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本所根据国家教育部及军委机关的有关原则和要求确定复试名单。复试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面试、笔试、体检、心理测试等。考生参加复试时应当提交师级(含)以上训练部门出具的最近一次军事体育考核达标证明,不能提供证明者不予录取;
六、我所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5年。根据实际需要,在学研究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延长时间不超过0.5年;
七、硕士研究生录取时,根据本所现实工作任务的需求,统筹考虑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师;
八、有关招生其它事宜,请与本所研究生办联系。
九、研究生办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33信箱100号
邮编:214083
电话:0510-85155307(地)
0513-55307(军)
联系人:陈参谋
十、招生目录及初试科目(详见附件)
附件
招 生 目 录
招生单位代码:91108 招生单位:战略支援部队第五十六研究所 | ||||
学科专业 代码 | 学科专业名称 | 招生 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835 | 软件工程 | 计划招生10人(应届生限额5人)具体以军委机关下达通知为准 |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 1、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联合命题,命题工作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委员会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指导下组织实施,阅卷工作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组织; 2、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科目的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限现役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在职干部(委任制文职人员报考)。 |
联系部门:研究生办 联系人:陈谈俊雄 电话:(0510)85155307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33信箱100号 邮编:214083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招生单位代码:84507)始建于1934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生物制品研究所之一。主要从事预防类制品、治疗类制品、诊断试剂等生物制品的生产、研发和经营,是国家生物制品行业的骨干企业;国家医用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人事部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实训基地;甘肃省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大分子蛋白生物药工程研究中心。
我所于1985年开始依托西安医科大学招收研究生,从1989年开始自主招生开始,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共选拔培养200多名硕士研究生,大部分毕业后从事生物制品行业,并且成为国内业界学科带头人或翘楚,为生物制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为我所培养了一批在生产、科研、管理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复合型人才,担任上级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子公司领导、部门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等重要岗位。
一、招生计划
2025年我所招收全日制免疫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名,学制三年。
二、报考条件
报考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应达到以下各项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学历及要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双证: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普通高校本科学历且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非应届人员。
3.身体健康状况须符合国家体检要求和我所补充规定。
4.原则上只接收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等相关专业的考生报考。
三、报名
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考生应按教育部要求准确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凡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考生资格审查与初试
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五、初试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701生物医学综合(自命题)
自命题科目考试范围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统一在一门业务课中进行综合考核,满分为300分(各科分别占75分)。
考试参考用书如下:
1.李凡,徐志凯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曹雪涛主编,医学免疫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周春燕,药立波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陈誉华,陈志南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六、复试
依照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科学选拔、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对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我所决定,复试办法和程序将在我所官网以及研招网上公布。
七、体检
考生按规定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复试时另行通知。
本所是从事生物制品的制药行业,每位被录取学生的体检必须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同时其健康状况还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发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中的相关规定,对“患有传染病、皮肤病、皮肤有伤者和对生物制品质量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的人员”,包括乙肝、丙肝等病毒感染者将不被录取。
八、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九、待遇
我所研究生被录取后待遇从优,一年级由兰州大学及本所导师进行专业理论课程授课以及实验室轮岗实习,第二、第三学年在研究科室进行课题实验。在研三年免收一切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实验用品费等);同时根据甘肃省最低工资标准及所内相关办法提供补助,一年级发放金额为2620元/月,二、三年级进入科室之后为2820元/月,从入学当年9月起发放;此外,我所还为所有研究生提供每年两次的劳保用品发放待遇。硕士生毕业后,根据国家需要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可择优留在本单位工作,也可自由择业。
热诚欢迎广大有志青年踊跃报考!
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科技开发部
联系人:陈老师
电 话:0931-8316015
电子邮箱:chenhui50@***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盐场路888号
邮政编码:730010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单位简介(单位代码:83276)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10月,是国家为航天工程和装备发展所布局的唯一集计算机、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研究所,是中国微电子发源地之一、中国航天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奠基者、中国微系统集成技术与产品研制的先行者、中国航天装备自主可控和嵌入式综合电子系统技术领域的引领者、中国军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中坚力量。建所59年来,创造了中国微计算机、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取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文明单位” “高技术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 “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励14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9项。
我所坚持“人才强企”理念,始终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我所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定基石。造就了全国劳动模范、“百位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罗健夫,中国集成电路专业著名专家、俄罗斯外籍院士黄敞,中科院院士沈天慧、沈绪榜等一大批科技精英和模范人物。
我所自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培养了90余名博士研究生,500余名硕士研究生。现有“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国招生。
我所重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研究生导师50余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专家20余名;有优良的实验条件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有丰富的中外文献资料。
目前,我所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开拓与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欢迎有志于我国航天事业和从事计算机、电子专业科学研究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报考。
二、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刘老师 张老师
联系电话:029-88609000转8203 E-mail: yjsb771@126.com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198号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710065
三、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一)报考须知
1.2025年我所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9名,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审核后下达为准。学制3年, 全日制,定向培养。
2. 各招生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须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平台进行志愿填报。
3.报考均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如实填写本人信息和提供真实材料,接受学历(学籍)信息网上校验;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校验;录取考生入学时须具有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
4.各专业考试科目为四门(英语、政治、数学、专业基础课),其中政治、英语(一)、数学(一)及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四门为统考科目,复习大纲由教育部公布发行。专业课考核在复试时进行。
5.研究生在学期间一律免收学费,统一安排住宿。每月发放普通奖学金1200元、助研津贴600元,课题期间另核发季度奖金3000~12000元不等;同时享有我单位各类生活补贴和福利待遇;设有“航天科技集团优秀毕业研究生奖”、“七七一所课程优秀奖学金”、“七七一所学位论文优秀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分配至我单位工作。
(二)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代码和名称 及研究方向 | 导 师 | 招生 人数 | 考试科目 |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 IC设计技术 0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03 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04 功率变换技术、变换器建模、仿真技术 05 超大规模ASIC技术 06 微机电器件(MEMS)技术 07 先进电子封装技术 |
刘智、魏海龙、李凌 赵杰 付翀丽、李宝霞、郑东飞、李婷 王俊峰、王英武、刘红霞 李海松 袁海 杨宇军、王超、吴道伟 | 7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外国语(一) 301 数学(一) 801电子技术基础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结构 02 空间计算机系统结构 03 嵌入式高速计算机技术 04 空间计算机技术及容错技术 05 计算机控制技术 06 实时嵌入式软件 07 网络集成软件开发 08 嵌入式计算机应用技术 |
杨靓、刘泽响、安鹏、娄冕、肖建青 唐磊、赵云鹏 周煦林、匡乃亮、王艳玲、田卫、刘彬 柴波、同志宏、曲翕、刘曦 胡玉龙 王培 贺骊 龚龙庆、李灏、钟升、高文炜、唐艺菁、马钟 | 12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外国语(一) 301 数学(一)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单位简介(单位代码:83276)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始建于1965年10月,是国家为航天工程和装备发展所布局的唯一集计算机、集成电路和混合集成电路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研究所,是中国微电子发源地之一、中国航天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的奠基者、中国微系统集成技术与产品研制的先行者、中国航天装备自主可控和嵌入式综合电子系统技术领域的引领者、中国军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领域的中坚力量。建所59年来,创造了中国微计算机、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取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文明单位” “高技术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 “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 “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励14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9项。
我所坚持“人才强企”理念,始终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我所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定基石。造就了全国劳动模范、“百位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罗健夫,中国集成电路专业著名专家、俄罗斯外籍院士黄敞,中科院院士沈天慧、沈绪榜等一大批科技精英和模范人物。
我所自1978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先后培养了90余名博士研究生,500余名硕士研究生。现有“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面向全国招生。
我所重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指导教师力量雄厚,研究生导师50余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专家20余名;有优良的实验条件和先进的仪器设备;有丰富的中外文献资料。
目前,我所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开拓与创新,机遇与挑战并存,欢迎有志于我国航天事业和从事计算机、电子专业科学研究的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报考。
二、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刘老师 张老师
联系电话:029-88609000转8203 E-mail: yjsb771@126.com
通信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198号研究生部 邮政编码:710065
三、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一)报考须知
1.2025年我所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9名,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审核后下达为准。学制3年, 全日制,定向培养。
2. 各招生专业均接收推荐免试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推免资格的考生须在教育部“推免服务系统”平台进行志愿填报。
3.报考均须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如实填写本人信息和提供真实材料,接受学历(学籍)信息网上校验;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校验;录取考生入学时须具有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
4.各专业考试科目为四门(英语、政治、数学、专业基础课),其中政治、英语(一)、数学(一)及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四门为统考科目,复习大纲由教育部公布发行。专业课考核在复试时进行。
5.研究生在学期间一律免收学费,统一安排住宿。每月发放普通奖学金1200元、助研津贴600元,课题期间另核发季度奖金3000~12000元不等;同时享有我单位各类生活补贴和福利待遇;设有“航天科技集团优秀毕业研究生奖”、“七七一所课程优秀奖学金”、“七七一所学位论文优秀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学生毕业后原则上分配至我单位工作。
(二)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代码和名称 及研究方向 | 导 师 | 招生 人数 | 考试科目 |
0809 电子科学与技术 01 IC设计技术 0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03 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 04 功率变换技术、变换器建模、仿真技术 05 超大规模ASIC技术 06 微机电器件(MEMS)技术 07 先进电子封装技术 |
刘智、魏海龙、李凌 赵杰 付翀丽、李宝霞、郑东飞、李婷 王俊峰、王英武、刘红霞 李海松 袁海 杨宇军、王超、吴道伟 | 7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外国语(一) 301 数学(一) 801电子技术基础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1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结构 02 空间计算机系统结构 03 嵌入式高速计算机技术 04 空间计算机技术及容错技术 05 计算机控制技术 06 实时嵌入式软件 07 网络集成软件开发 08 嵌入式计算机应用技术 |
杨靓、刘泽响、安鹏、娄冕、肖建青 唐磊、赵云鹏 周煦林、匡乃亮、王艳玲、田卫、刘彬 柴波、同志宏、曲翕、刘曦 胡玉龙 王培 贺骊 龚龙庆、李灏、钟升、高文炜、唐艺菁、马钟 | 12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外国语(一) 301 数学(一)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