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更多>>戏剧与影视学是一门研究戏剧、电影、电视等表演艺术及其理论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创作、表演到制作、批评的全过程,旨在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领域:
戏剧学:研究戏剧的历史、理论、批评及创作方法。
电影学:探讨电影的叙事、美学、技术及产业等方面。
电视学:分析电视节目的制作、传播及社会影响。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特征:
综合性:结合了艺术、人文、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
实践性:强调通过实际创作和表演来深化理论学习。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传统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和技术探索。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正不断拓展其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招生院校
更多>>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戏曲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吉林艺术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大学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南京艺术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深圳大学

湖南工业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

广西艺术学院
统考科目
更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统考科目因考试类型(硕士统考、博士申请考核等)和院校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公共课)
1. 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时政热点
题型:选择题(50%)+ 分析题(50%)。
2. 英语一(100分)
考试内容:阅读理解、翻译、写作,部分院校允许选考其他语种(如日语、俄语)。
影视相关题源:可能涉及影视剧本、影评等。
二、专业课(院校自主命题)
多数院校的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课为 “戏剧与影视学综合”,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戏剧影视理论(50-60分)
核心考点:
戏剧影视美学
戏剧影视史
戏剧影视批评
典型题型:简答题、论述题。
2. 戏剧影视创作(50-60分)
核心考点:
剧本创作
导演理论
表演理论
典型题型:创作题、分析题。
三、代表院校考试科目示例
院校 | 专业课代码 | 考试内容 | 特殊要求 |
---|---|---|---|
北京电影学院 | 701 | 戏剧与影视学基础 | 侧重影视创作 |
中央戏剧学院 | 802 | 戏剧影视理论 | 侧重戏剧理论 |
上海戏剧学院 | 803 | 戏剧影视综合知识 | 含表演、导演等 |
四、备考建议
公共课重点:
政治:重点关注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时政热点。
英语:加强影视相关词汇的积累。
专业课策略:
理论部分:以《戏剧艺术原理》《影视美学》为基础。
创作部分:多练习剧本写作和影视分析。
真题利用:
研究目标院校近5年真题,总结高频考点。
考试专题
更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考试真题示例及分析
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考试通常包括公共课(政治、英语)和专业课(戏剧影视理论、影视史、剧本创作等)。以下是典型院校的考试真题及命题特点分析,供考生参考。
一、公共课真题(全国统考)
1. 思想政治理论(文艺相关考点)
2023年分析题(10分):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列宁)
问题:结合具体影视作品,分析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二、专业课(院校自主命题)
1. 戏剧影视理论(50分)
北京电影学院(2023年)
论述题(20分):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电影叙事中的时间与空间处理手法。
2. 影视史(50分)
中央戏剧学院(2022年)
简答题(15分):
简述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3. 剧本创作(50分)
上海戏剧学院(2023年)
创作题(30分):
根据给定的情境,创作一个10分钟的短剧剧本。
三、院校命题特点对比
院校 | 戏剧影视理论重点 | 影视史重点 | 剧本创作特色 |
---|---|---|---|
北京电影学院 | 电影叙事学、电影美学 | 世界电影史 | 电影剧本创作 |
中央戏剧学院 | 戏剧理论、表演理论 | 中国戏剧史 | 舞台剧剧本创作 |
上海戏剧学院 | 影视导演理论 | 中国电影史 | 电视剧剧本创作 |
四、备考建议
1. 核心教材推荐
戏剧影视理论: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
《戏剧理论》(谭霈生)
影视史:
《中国电影史》(李少白)
《世界电影史》(大卫·波德维尔)
剧本创作:
《故事》(罗伯特·麦基)
《编剧的艺术》(拉约什·埃格里)
2. 近年命题趋势
理论与实践结合(如分析具体影视作品的叙事手法)
跨学科综合(如电影与心理学、社会学的结合)
创作能力考察(如剧本创作、导演阐述)
3. 真题获取渠道
院校官网(部分学校会公布近年真题)
考研论坛(如"戏剧与影视学考研论坛"的回忆版真题)
辅导机构(如"圣才考研网"的《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真题汇编》)
五、典型院校真题示例
1. 北京电影学院(2023年)
论述题(25分):
结合具体影片,分析数字技术对电影叙事的影响。
2. 中央戏剧学院(2022年)
简答题(15分):
简述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观点。
总结
戏剧与影视学考试理论与实践并重,需熟练掌握戏剧影视理论、影视史,同时剧本创作部分需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建议:
重点突破理论题(如电影叙事学、戏剧理论)
关注影视热点(如新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
研究目标院校命题风格(如北电偏电影理论,中戏偏戏剧理论)
专业招生
更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招生情况分析(2024年最新)
一、招生院校层次分布
院校层次 | 代表院校 | 招生特点 |
---|---|---|
顶尖名校 | 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 - 艺术类考试要求高 - 重视作品集和面试表现 - 竞争激烈(报录比高达20:1) |
985/211重点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 | - 学术研究导向强 - 需要较高的文化课成绩 - 提供跨学科研究机会 |
地方特色院校 | 四川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 | - 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 分数线相对较低 - 就业导向明确 |
二、近年招生数据对比(2023年)
院校 | 招生人数(统考) | 复试分数线 | 报录比 | 备注 |
---|---|---|---|---|
北京电影学院 | 30-40人 | 350+ | 20:1 | 导演、表演方向竞争最激烈 |
中央戏剧学院 | 25-35人 | 345 | 15:1 | 戏剧影视文学占比50% |
中国传媒大学 | 50-60人 | 340 | 10:1 | 广播电视编导方向需提交作品 |
北京大学 | 10-15人 | 360 | 8:1 | 理论研究方向要求英语六级 |
浙江传媒学院 | 80-100人 | 国家线(335) | 5:1 | 实践方向调剂名额较多 |
三、研究方向与热度排名
电影学(最热门,北电、中传强势)
戏剧影视文学(创作方向,中戏、上戏领先)
广播电视艺术学(传媒大学、浙传优势明显)
影视技术(新兴方向,北电、中传开设)
戏剧学(理论研究,北大、南大较强)
四、最新招生政策变化
艺术类考试改革:
部分院校取消校考,采用省统考成绩
跨学科培养:
数字媒体艺术(清华-北电联合项目)、影视管理(中传-经管学院)等新方向增加
国际化程度提高:
部分院校(如上戏、中传)增加双语教学和海外交换机会
五、报考建议
准备作品集:
申请实践方向需提前准备高质量作品
文化课与专业课并重:
顶尖院校对文化课成绩要求逐年提高
关注招生动态:
及时查看院校官网,了解最新考试形式和内容
六、2024年预测趋势
分数线:艺术类院校维持高位,综合类院校可能小幅上升
热点方向:数字影视制作、虚拟现实技术相关专业扩招明显
就业前景:新媒体、短视频领域需求旺盛,相关专业更受青睐
专业点评
更多>>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深度点评
戏剧与影视学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重要学科,涵盖了戏剧、电影、电视等多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下从学科特点、就业前景、适合人群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并附院校梯队排名及报考建议。
一、学科特点与优势
1. 学科定位
戏剧与影视学主要研究戏剧、电影、电视艺术的创作、理论、历史及批评,包括:
戏剧学(戏剧理论、戏剧史、戏剧批评)
电影学(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批评)
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艺术理论、电视节目制作)
表演艺术(表演理论、表演技巧)
2. 核心优势
✅ 艺术性强:适合对戏剧、电影、电视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 实践机会多:许多课程包含剧本创作、导演、表演等实践环节
✅ 跨学科研究:可结合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 国际化视野: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外最新的戏剧影视作品和理论
3. 潜在劣势
❌ 就业竞争激烈:艺术类行业竞争激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人脉
❌ 收入不稳定:尤其是自由职业者,收入受项目影响较大
❌ 部分院校资源有限:若学校资源不足,可能缺乏高质量的实践机会
二、就业前景分析
1. 主要就业方向
行业 | 典型岗位 | 薪资水平(应届) | 发展路径 |
---|---|---|---|
影视制作 | 导演、编剧、制片人 | 20-50万/年(视项目而定) | 助理→独立创作者 |
戏剧表演 | 演员、舞台监督 | 10-30万/年 | 小角色→主角 |
广播电视 | 节目策划、编导 | 15-40万/年 | 编导→制片人 |
教育机构 | 戏剧影视教师 | 10-20万/年 | 讲师→教授 |
文化传媒 | 文化策划、艺术评论 | 12-25万/年 | 策划→总监 |
2. 就业竞争力
优势:艺术创作能力强,适合创意类岗位
劣势:相比技术类岗位(如编程、设计),就业面较窄,需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人脉
三、适合报考人群
1. 推荐人群
✔ 对戏剧影视有浓厚兴趣: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艺术创作
✔ 具备艺术天赋:在表演、导演、编剧等方面有特长
✔ 喜欢创意工作:享受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
✔ 计划从事相关行业:有志于成为导演、编剧、演员等
2. 不推荐人群
✖ 追求稳定收入:艺术类行业收入波动较大
✖ 缺乏艺术兴趣:对戏剧影视无感,仅因就业前景选择
✖ 不愿投入实践:仅想理论学习,不愿参与实际创作
四、院校梯队与报考难度
1. 顶尖院校(学科评估A+)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导演、表演顶尖)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表演最强)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表演突出)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强势)
报考难度:竞争激烈,需通过专业考试,适合有艺术特长的学生
2. 性价比院校(学科评估B+以上)
南京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表演)
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
四川音乐学院(戏剧影视表演、导演)
报考难度:相对较低,适合中等水平考生
3. 冷门但好上岸院校
山西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文学、表演)
特点:录取分数线较低,适合求稳考生
五、报考建议
艺术特长突出:优先选择北电、中戏、上戏,专业资源丰富
广播电视方向:考虑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实习机会更多
求稳策略:选择地方艺术院校(如云南艺术学院)或冷门方向(戏剧理论)
总结
戏剧与影视学适合对艺术创作有热情的学生,就业虽不如技术类行业稳定,但在影视制作、戏剧表演、广播电视等领域有独特优势。报考时需结合自身艺术特长、职业规划,选择匹配的院校层次和研究方向。
报考指南
更多>>以下是关于戏剧与影视学报考的详细指南,涵盖专业介绍、研究方向、院校推荐、备考建议等内容,帮助你系统了解并规划报考路径。
一、戏剧与影视学概述
戏剧与影视学是研究戏剧、电影、电视等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学科,涉及剧本创作、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等多个方面。该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艺术创造力和理论素养的专业人才。
主要分支方向:
戏剧学:研究戏剧理论、戏剧史和戏剧批评。
电影学:研究电影理论、电影史和电影批评。
电视学:研究电视理论、电视史和电视批评。
表演艺术:研究表演理论、表演技巧和表演史。
影视制作:研究影视制作技术、影视制作管理和影视制作艺术。
二、报考院校推荐
1. 国内顶尖院校
第一梯队: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导演、表演等专业强势)
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学、表演艺术等专业强势)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学、表演艺术等专业强势)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影视制作等专业强势)
第二梯队:
南京艺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
2. 海外院校(参考QS艺术与设计排名)
美国: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
英国:伦敦电影学院、皇家戏剧艺术学院
法国:巴黎高等电影学院
三、报考流程与准备
1. 硕士/博士报考
考试科目:
公共课:政治、英语(一)
专业课:多数院校考戏剧与影视学综合(含戏剧史、电影史、影视理论等)
复试:注重艺术理论功底,可能涉及作品集评审、面试等。
2. 备考建议
专业课:
教材:《戏剧艺术概论》、《电影艺术概论》、《电视艺术概论》等。
进阶:《世界电影史》、《中国戏剧史》等。
艺术实践:参与戏剧、电影、电视等艺术实践活动,积累经验。
学术积累:关注《戏剧艺术》、《电影艺术》等期刊,跟踪国内外戏剧与影视学最新动态。
3. 跨考生注意
艺术背景有优势,但需补足理论素养。
非艺术背景需重点突破艺术理论和实践能力。
四、就业方向
戏剧与影视学就业偏重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常见路径:
艺术界: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等。
学术界:高校任教、研究所研究员(需博士学历)。
媒体行业:电视台、电影公司、广告公司等。
继续深造:出国攻读PhD(海外名校更看重艺术实践和理论功底)。
五、注意事项
院校选择:
关注导师研究方向(如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系)。
部分院校对本科背景有隐性要求(如艺术类院校偏好艺术生源)。
艺术实践能力:尽早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或创作作品集(尤其是申请硕士)。
调剂信息:戏剧与影视学竞争较激烈,需提前准备。
六、常见问题
Q:戏剧与影视学 vs 艺术设计,哪个更好就业?
A:艺术设计就业面更广,但戏剧与影视学适合热爱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学生。Q:没有艺术背景能否报考?
A:可以选偏理论的方向,但表演、导演等方向需艺术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