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河北省“双一流”建设一层次高校。欢迎符合条件的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
一、招生计划
因国家还未下达2025年招生计划,招生专业目录中各专业的招生人数仅供参考。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见附件。
“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为15人;推免计划中“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为35人,“研究生支教团”专项计划7人,“本研衔接‘3+1+2’”为27人。“退役大学生士兵”、“硕师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本研衔接‘3+1+2’”等专项计划及“推免生”计划均包含在专业目录公布计划内,实际接收专业及人数以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拟录取名单为准。
二、硕士研究生的分类
(一)按学习方式: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
(二)按就业方式:硕士研究生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定向协议就业;非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按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三、初试方式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方式包括:全国统一考试、推荐免试。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新生报到日之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6.现役军人报考,按军队相关规定办理。
(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人员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1、2、3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三)报名参加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具备“退役大学生士兵”身份的考生可报考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我校所有专业满足专业报考条件均可报考。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缴纳报考费、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
(一)网上报名:报名网络技术服务工作由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负责。网上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我校研招办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
5.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按照有关规定,考生户籍所在地应做好考生报名兜底服务保障。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同等学力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笔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跨学科专业报考的非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不加试。
8.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9.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我校研究生院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由考生选择的报考点公布,请及时关注报考点的网报公告。
2.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请考生及时关注考生选择的报考点发布的公告,逾期不再补办。
3.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4.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6.我校将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进行审查。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
六、初试
(一)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各考试单元具体时间详见《准考证》。
七、复试录取
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我校各专业招生计划确定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各专业复试(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见附件。我校将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招生政策,综合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考生总成绩、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复试录取工作安排另行通知,复试考生届时可登录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y.hebtu.edu.cn)查阅。
八、学制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专业学位中的025100金融、035102法律(法学)、055101英语笔译、055102英语口译、125300会计学制为2年,其它专业(领域)学制均为3年。“硕师计划”学制为4年,“本研衔接‘3+1+2’”学制为2年。
非全日制:所有专业(领域)的学制均为3年。
九、学费、住宿费
学费根据国家(财教[2013]19号)文件精神及河北省财政厅、河北省物价局的有关规定和标准收取。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8000元/年,专业学位研究生7000元/年,住宿费一般为1200元/年。“硕师计划”研究生仅第一学年和第四学年收取学费,标准为7000元/年。
(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全程4.5万元,教育硕士全程3万元,工商管理硕士全程6万元,翻译硕士全程4.5万元,均按学年收取。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不负责安排住宿。
“本研衔接‘3+1+2’”的学费、住宿费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河北省公费师范生本研衔接培养实施办法》的通知(冀政办字〔2024〕49号)”执行。
十、奖助情况
(一)国家助学金发放以《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校研[2018]4号)为准执行。
(二)国家奖学金评审以《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校研字[2024]6号)为准执行。
(三)学业奖学金评审以《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实施办法》(校研字[2024]8号)为准执行。
(四)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以《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管理办法》(校研[2023]6号)为准执行。
(五)研究生学术活动支持计划以《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管理办法》(校研[2024]3号)为准执行。
(六)硕士研究生可通过申请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兼职学生辅导员工作获得资助。
(七)退役士兵资助按照国家和河北省相关政策执行。
具体信息及相关奖助体系政策可查阅研究生院网站。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奖助学金。
十一、硕博连读
我校部分专业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招收硕博连读生,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硕士研究生可申请硕博连读,详见《河北师范大学硕博连读实施办法》(校研〔2021〕12号)。
十二、其他
(一)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二)我校关于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信息及通知、通告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及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https://yjsy.hebtu.edu.cn)查询有关信息。
(三)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参考书。
(四)本简章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如有违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的条款,以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为准。未尽事宜,请咨询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硕士招生专业目录及自命题科目、复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请到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下载。
单位代码:10094 单位名称:河北师范大学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二环东路20号
邮政编码:050024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311-80786777
三亚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亚学院由世界500强企业吉利集团出资建设。作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学校秉承“让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的办学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自觉坚持依法合规非营利办学。
一、学校概况
三亚学院始建于2005年,是一所综合类普通高等学校。2021年11月,三亚学院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毗邻落笔洞文化遗址,美丽校园、宜学宜居,学校图书馆——书山馆被评为海南十大生态建筑。校园占地面积 3000 亩,建筑总面积 50 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超 30 亿元。学校下设 15 个二级学院、10 个产业学院,开设69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工学、理学、医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学校202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10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在校研究生155人。
学校紧密依托吉利控股集团产业链、教育链优势和平台资源,与吉利在新能源(甲醇)、“三电”、汽车制造、金融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所属企业、科研院所等启动多层次、全方位合作,将企业真实业务场景、实际需求与学校教学场景、人才供给有机衔接,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的相互转化。
学校科研竞争力在全国民办大学中位列最高等级(A+),已建立翟明国、陈国良、容淳铭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是国内唯一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院士创新平台)的民办高校。学校投入亿元建立海南首个百万级超算中心,运算性能位列全国高校前五。学校连续六年成为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第一的民办高校,立项总数在包括全国所有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内的申报单位中跻身全国前10%。
学校办学丰硕成果赢得了良好的社会美誉度。在中国校友会最新排名中,三亚学院自 2022 年起连续两年蝉联综合类民办大学排名第一。2019 年,三亚学院作为国内唯一民办高校、海南唯一高校被中央电视台一套专题片《教育强国》专题报道,引发强烈反响。学校的办学发展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 年 11 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听取了校长陆丹作校企协同创新的工作汇报,勉励学校要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未来,三亚学院将始终坚守教育情怀,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办学层次高起点高站位,集聚优质教育资源,释放办学活力,为成为中国现代民办大学的卓越代表和旗帜不懈奋斗。
二、招生专业
2025年我校在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电子信息、金融、国际商务、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音乐、设计10个专业学位类别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我校参与教育部“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生,预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人数为5名。各专业具体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最终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可在我校研究生处官网首页“招生信息”板块查询。
三亚学院研究生处 官方网址:https://yjsc.sanyau.edu.cn/
三亚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查询网址:https://yjsc.sanyau.edu.cn/2024/1009/c1097a346709/page.htm
三、报名
(一)报名基本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另有规定的除外: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25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从毕业后到2025年9月1日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旅游管理专业学位(MTA)的特别要求
报考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学位的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报名基本条件”中的1.2.3各项要求。
2.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或本科结业后,达到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三)报名流程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并提供真实材料。
网上确认时间请考生查阅所在省份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及考生所选报考点有关通知公告。考生应积极配合报考点做好网上确认工作,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逾期不得补办。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加分及照顾政策
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后3年内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可申请享受初试总成绩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之一,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
退役大学生士兵〔即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者,其中,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
申请享受初试加分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未通过的,不享受加分政策。加分项目不累计。
2.报考我校(学校位于海南省,属于二区)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定向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和户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且定向就业单位为原单位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我校在复试(含调剂)前进行复审。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未通过的,不享受照顾政策。
(五)“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
考生报名时按要求填报信息,考生复试前向我校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我校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复核。审核或复核未通过的,不能按照“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参加复试,仅可在调剂阶段按规定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
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若报名时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并填报了相关信息,经审核通过后,调剂阶段可按规定申请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若报名时未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的,不可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
(六)免试
对服役期间获得三等战功、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二级以上表彰,符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的退役人员,可申请免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符合免初试资格的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考报名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报名,逾期不得补报。申请免初试的考生由我校统一组织复试,复试合格者予以拟录取。
(七)推免
我校所有专业均接收推免生,欢迎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报考我校。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已被我校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八)特别提醒
学校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核,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录取,随时发现、随时处理。学校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时,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四、初试
(一)考试科目
社会工作、电子信息、金融、国际商务、国际中文教育、翻译、音乐、设计,初试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 (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应用心理,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旅游管理,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思想政治理论在复试中考核,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
(二)考试时间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时间为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
12月21日上午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或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1日下午14:00-17:00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8:30-11:30 业务课(一)或专业基础综合;
12月22日下午14:00-17:00 业务课(二)
我校所有自命题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三)命题范围
我校社会工作、电子信息(085405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085406控制工程)、金融、国际商务、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音乐、设计,为自主命题。
各专业初试考试科目等信息,请查阅《三亚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
五、复试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是对考生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主要包括考生的学业知识、专业能力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综合考核考生的考试成绩和一贯学业表现。
(一)复试分数线
我校依据教育部划定的全国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录取政策,结合本年度各专业招生计划和考生初试成绩,自主划定并公布我校各专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我校自主确定“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初试成绩要求(一般低于我校相应学科专业普通计划考生初试成绩要求)以及专项计划接受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同等条件下服役时间长的考生优先录取。
(二)差额比例
我校复试采取差额形式,一志愿复试差额比例为1:1.2,调剂复试差额比例为1:4。初试成绩占比60%,复试成绩占比40%。
(三)外国语及思想政治理论测试
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旅游管理(MTA)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均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四)同等学力考生复试要求
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与初试科目不同,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复试纪律
考生应自觉遵守我校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我校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
六、调剂
我校各专业在第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时,组织开展调剂工作。所有调剂考生(含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与普通计划之间调剂的考生等)均须通过教育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 (网址:https://yz.chsi.com.cn/yztj)进行。
调剂工作具体要求详见《三亚学院调剂录取工作办法》,调剂前,在学校官网公布。
七、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考生诚信状况将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凡有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情节严重受到停考处罚,在处罚结束后继续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一律不予录取。
八、录取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结合考生总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及其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同等学力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单科成绩未达到60分者,不予录取;体检不合格者及思想政治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我校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拟录取为定向就业的考生,在被录取前须与我校及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毕业后按定向合同就业,学习期间人事档案和户口可不转入我校;非定向就业硕士生入学前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毕业后与用人单位经双向选择就业。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由我校统一组织进行。体检标准按照《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结合我校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执行。体检费为100元/生。
九、违规处理
考生应遵章守纪、诚信考试。对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考生,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严肃处理。
对在校生,通报其所在学校,并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
对在职考生,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我校依法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
十、学费及奖助体系
(一)学费及住宿费
金融、设计、音乐专业,学费30000元/年,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国际商务、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专业学费为28000元/年。住宿费2800元/人/年,均按学年缴费。如遇国家或学校相关政策,按照新收费标准执行。
(二)奖助体系
为了帮助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我校录取的研究生除享受国家奖助学金以外,学校自筹经费,提升学业奖学金的奖励标准和覆盖面,同时,通过设立新生创新奖、产教融合奖学金、书福奖学金及其他社会奖助学金,为学生提供学业支持。特别针对一志愿报考我校的优秀生源给予一定奖励。
学校根据有关规定,为全日制硕士生提供助学金、奖学金等。人事档案不调入我校的“定向就业”硕士生,不享受奖助学金。
十一、联系方式
社会工作——社会学院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19989070190
应用心理——社会学院
联系人:黄老师
联系电话:15348830747
旅游管理——旅业管理学院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0898-88386772/15804023510
电子信息(专业方向为:085401计算机技术、085402人工智能、085403大数据技术与工程、085404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联系人:袁老师
联系电话:0898-88385452/17789767118
电子信息(专业方向为:085405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085406控制工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联系人:丁老师
联系电话:15208918518
金融——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18976921273
国际商务——管理学院
联系人:卫老师
联系电话:19989664004
国际中文教育——人文与传播学院
联系人:耿老师
联系电话:0898-88386743/19943322652
翻译——外国语学院
联系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13687561777
音乐——音乐学院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898-88386079/19585045725
设计——国际设计学院
联系人:邸老师
联系电话:17603674176
三亚学院研究生处
联系人:李老师
联系电话:0898-88594379/19989070082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1948年4月创建于东北,1957年迁至西安,是我国最大的化学含能材料研究中心,以含能材料创制、燃烧与毁伤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科研机构。研究所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工业园区,周边高校、研究院所林立,东邻风景名胜区大雁塔、曲江新区,北邻小寨商业区,西接西安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南眺秦岭终南山脉,交通方便,生活便利。
一、学科介绍
研究所是国务院批准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设有应用化学、材料学、工程力学三个硕士学位点,一个应用化学博士学位点。应用化学博士学位点设有四个学科方向:含能化合物设计、合成与过程强化,含能复合材料设计与性能优化、含能复合材料工程应用技术、含能材料安全技术及应用。学位点主要面向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培养含能材料研发及其工程应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已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90名、硕士研究生370名,为我国含能材料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研究及招生领域
研究所是以含能材料、功能材料、特种化工材料开发及工程力学应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涉及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发动机设计、飞行器设计、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过程装备、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精密仪器、动力能源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相关相近专业。
三、科技平台
目前建有氟氮化工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含能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研究平台,以及陕西省氟化工工程中心等省部级工程技术创新平台;拥有先进火炸药技术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团队;创办有《火炸药学报》(EI期刊)和《FirePhysChem》(英文刊)2个专业期刊,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四、人才队伍建设
博士、硕士学位点现有导师6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7名、硕士生导师33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4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3人、省级人才40余人和百余名领域专家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五、招生计划
2025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5名,博士研究生20名。实际招生指标以国家最终下达为准。
六、培养形式
招生类别:统招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型研究生。
学制:3年。
七、学生待遇
1、学费:全免。
2、硕士在读研究生待遇:3500元/月+福利补贴。
博士在读研究生待遇:5000元/月+福利补贴。
3、研究所提供研究生轻奢公寓。
八、报考条件
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具有本科学历的在职人员均可报考我所硕士研究生。获得所在院校推免资格的优秀本科生,可申请我所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
九、报考方式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s://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于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否则报名无效。
十、招生单位代码:
83101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招生专业及代码:081704应用化学
080502材料学
080104工程力学
十一、联系方式
单位地址:西安市雁塔区丈八东路168号
联系人:许老师
联系电话:029-88291366
简历投递 E-mail:455348514@qq.com
温馨提示:考生完成报名确认后,可主动联系研招办,可提供上一年度真题。
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 | 研究方向 | 招生 人数 | 政治 | 外语 | 业务 课一 | 业务课二 |
工程力学 (080104) | 1、爆炸毁伤技术 2、爆炸理论及其应用 3、民用爆破及安全技术 | 20 | 思想政治理论 | 英语一 | 数学一 (301) | 力学综合(801): 普通物理 50% 理论力学 50% |
材料学 (080502) | 1、特种高分子材料性能及应用 2、含能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3、材料结构及热化学 | 18 | 思想政治理论 | 英语一 | 数学二 (302) | 材料学综合(802): 高分子物理40% 物理化学60% |
应用化学 (081704) | 1、含能材料 2、功能材料合成 3、高能量密度材料合成 | 17 | 思想政治理论 | 英语一 | 数学二 (302) |
化学综合(803): 有机化学60% 物理化学40%
|
参考书目 《物理学教程》程守诛编,人民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哈工大编,高教出版社;《物理化学》天津大学编,高教出版社;《高分子物理》何曼君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有机化学》(上下册)刑其毅编,高教出版社。 |
武夷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招收农业、旅游管理、资源与环境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研究生。招生专业详见《武夷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专业拟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各专业最终招生人数将根据2025年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数、统考生源情况作相应增减调整。
三、学制
学校所有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学制都为3年。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考生录取当年入学报到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同时符合我校规定的以下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旅游管理[代码为125400]专业除外)。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复试资格审查时向报考院系提交相应材料,资格审查不合格者不予参加复试。
①已修过与报考专业有关的6门(含)以上的本科专业课程,且成绩合格,提供授课单位教务部门盖章的成绩证明。
②具有CET、GMAT、TOEFL、IELTS、GRE、PETS等相关英语水平证明,且考试成绩达到满分的60%及以上,提供证书或成绩单。
③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及要求详见有关学院复试前公布的复试方案。加试科目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2个及以上学位。若在校研究生报名,须在报名时提供就读学校同意报考证明,并在录取前办理就读学校的退学手续或已取得就读学校的学历(学位)证书。
(二)报名参加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名条件(一)”中第1、2、3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报名程序
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日9:00~22:00(具体以教育部相关通知为准)。
2.报名流程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我校的一个招生专业。
(2)考生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复试前将认证报告交我校招生学院核验。
(4)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6)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我校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二)网上确认要求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网上确认时应当积极配合报考点,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有关补充材料。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六、资格审查
我校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
七、初试
(一)考生应当在考前十天左右,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二)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我校相关约定及要求。
(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具体以教育部相关通知为准。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四)学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一命题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数学(二)、管理类综合能力,其命题工作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编制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其他考试科目(自命题科目)的命题工作由学校自行组织,相关考试说明详见武夷学院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网站通知。
(五)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1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1日下午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详见《准考证》、报考点和招生单位说明。
八、复试
(一)复试基本分数由教育部划定,我校以国家一区线为复试分数线。对符合我校复试基本分数要求者,届时将进行名单公布,并电话通知参加复试。复试时间、地点、内容、方式、成绩使用办法、组织管理等由我校按教育部有关规定确定和公布。
(二)我校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我校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三)复试录取办法将于复试前在我校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和各相关学院网站公布,考生根据各学院复试录取实施细则要求参加复试。
(四)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校核结果、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学历(学籍)信息核验有问题的考生,应在我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五)复试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外语听说能力测试、专业素质和能力考核、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体格检查等内容。具体要求见当年复试录取办法。
九、调剂
(一)我校按教育部有关政策制定本校调剂工作办法,详细说明接收考生调剂的时间、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调剂复试办法、联系咨询电话等信息,并提前在“全国硕士生招生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和本单位网站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复试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二)考生调剂基本条件按《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我校调剂工作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十、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拟录取名单确定后,我校将向考生所在单位函调人事档案(或档案审查意见)和本人现实表现等材料,全面考查考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情况,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函调的考生现实表现材料,需由考生本人档案或工作所在单位的人事、政工部门加盖公章。
十一、录取
(一)我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福建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根据我校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录取工作依法保护残疾考生的合法权益。
(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三)录取通知书根据学校当年度招生录取进度实际情况陆续发放。
十二、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我校将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体检要求。
十三、入学
新生凭《录取通知书》,按学校提供的《入学须知》要求按时办理报到入学手续,我校将按有关规定开展复查工作。
十四、违规处理
考生应自觉树立遵章守纪、诚实考试的意识。初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及各考点考场纪律;复试期间,考生应自觉遵守招生单位考场规则及考生所签署的《诚信复试承诺书》等内容,在招生单位复试工作结束前不得对外透露或传播复试试题内容等有关情况。对在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中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公平、公正行为的考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 号)及相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中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并通报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相关单位将把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
十五、奖助政策
我校建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三助”岗位津贴等多元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具体奖助方式按照我校发布的研究生奖助文件执行。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310号)中的相关规定,其中,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的资助对象是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
类别 | 对象 | 比例 | 标准(元/生) | |
国家奖学金 | 2-3年级 | 国家下达比例 | 20000 | |
国家助学金 | 1-3年级 | 100% | 8000 | |
学业奖学金 | / | 1年级 | 100% | 10000 |
一等 | 2-3年级 | 20% | 10000 | |
二等 | 30% | 8000 | ||
三等 | 50% | 6000 | ||
“三助” 岗位津贴 | 助教 | 1年级 | 一定比例 | 按学校相关规定 执行 |
助研 | 1-3年级 | 100% | ||
助管 | 一定比例 | |||
帮困补助 | 1-3年级 | 按学校帮困补助相关规定执行 |
十六、学费
我校目前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向所有纳入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均定为8000元/生·学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定为12000元/生·学年。
十七、住宿以及费用
我校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统一安排住宿,拟安排2人/间。由学生提出申请,住宿费用自理(收费标准以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为准)。具体住宿安排在录取时另行通知。
十八、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0397
单位名称:武夷学院
联系部门:武夷学院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
通讯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路358号
邮政编码:354300
招生网址:https://www.wuyiu.edu.cn/ypcj/
联系电话:0599-5137208
关于所报考专业的具体问题,考生可向各招生学院咨询,联系方式详见附件《武夷学院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
本简章由武夷学院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若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根据实际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在我校研究生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网站公布。未尽事宜或与国家相关文件冲突之处均以国家相关文件为准。
附件:
1.武夷学院简介
2.武夷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3.武夷学院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
附件1
武夷学院简介
武夷学院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全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武夷山,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现为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30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3.75亿元,图书馆藏书273.71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万人,本科招生专业44个,省级重点(应用型)学科8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一流)专业25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59门,省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2个,省级实践教学及就业实习示范基地10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3个。
教学科研平台:学校建设有福建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茶产业大数据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省级竹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省科技创新团队3支。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00余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51%,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比超过93%。一批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先进工作者、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有100余名院士、“长江学者”“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创新创业:学校以区域产业为导向,多元联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福建省建筑结构大赛、福建省机械创新大赛等国家、省级学科技能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众多奖项。
开放合作: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也是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先后有来自4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在全国率先创新闽台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4+0”办学新模式,与台湾20余所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共育应用型人才。
荣誉称号:学校荣获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全国红十字会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省级水利风景区”“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附件2
武夷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招生 学院 | 招生专业、代码 | 预计招生计划人数(不含推免生) | 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学制 | 初试参考书目 | 备注 | |
学科类别 | 专业领域 | ||||||||
茶与食品学院 | 农业 0951 | 农艺与种业 095131 | 30人 | ① 园艺植物与茶树种质资源 ② 园艺植物与茶树生态栽培 ③ 园艺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 ④ 农业机械与智能化技术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④801园艺学概论 | 茶学概论 | 3年 | “农业知识综合一 ”课程参考书: 1.胡金良.植物学(第一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小菁.植物生理学(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范双喜,李光晨.园艺植物栽培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 “园艺学概论”课程参考书如下: 1.程智慧.园艺学概论(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 |
旅游学院 | 旅游管理1254 | 旅游管理 125400 | 30人(全日制10人;非全日制20人) | ①文旅融合与创意策划 ②研学教育与康养旅游 ③数字化旅游与新媒体运营 | ①199-管理类综合能力 ②204-英语(二) | ①政治复试(以当前时事为主) ②外语听说能力测试 ③专业综合素质测试 | 3年 | 全国管理类联考大纲配套教材专家委员会编写的《高教版考研大纲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解析》《高教版考研大纲MBA、MPA、MPAcc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等。 | 复试③专业综合素质测试参考谢彦君《基础旅游学》(第四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 资源与环境0857 | 环境工程 085701 | 30人 | ①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 ②生物资源绿色化利用 ③生态保护与环境评价 ④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02 环境保护概论 | 环境学 | 3年 | 刘芃岩. 环境保护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 (第二版) |
附件3
武夷学院研究生招生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
序号 | 学院名称 | 联系人 | 招生咨询 电话 | 学院研招地址 | |
1 | 茶与食品学院 | 童老师 | 18084725436 | 2028715696@qq.com |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路358号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 |
2 | 旅游学院 | 郭老师 | 18705998031 | ||
3 |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 胡老师 | 18094158856 | 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路358号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https://www.wuyiu.edu.cn/stzyxy/ | |
注:联系方式若有变化,我校研究生招生网页上将及时更新或查询相关学院网站。 |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25年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创建于1950年,是中共湖北省委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省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现有教职工308人,专业技术人员117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32人,拥有2个省级、9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校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530亩,功能齐全、环境优美。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在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基础上,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招收培养学位研究生,至今已有30年历史。学校2003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4年开始独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学校现拥有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
近年来,中共湖北省委党校致力于“打造党校一流特色研究生教育”,依托党校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实践实训的办学特色和独特优势,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国家和区域急需的“大党建”高层次人才,逐步凸显出党校研究生“党性修养更高、政治素质更好、理论功底更强、实践能力更扎实”的人才培养成效,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大部分毕业生均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及高校任职或就业。
一、培养目标
学术学位研究生,重点培养思想政治素质良好,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业化后备干部人才和理论人才。
专业学位研究生,重点培养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实践创新型人才。
二、招生计划
2025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5名,其中全日制非定向就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5名、非全日制定向就业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2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的计划数为准。
我校《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及计划》(见附件1)公布的拟招生人数为计划招生数,仅供参考。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在复试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报名考试情况等进行调整(增加或减少),具体情况于复试前在我校官方网站(https://www.hbdx.gov.cn)公布。
三、学制与学习形式
(一)学制
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均为3年。
(二)学习形式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非脱产学习,主要课程教学活动于双休日期间在校进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档案、工资、户口及医保关系等不转入我校。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我校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2025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25年9月1日前,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学校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我校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从毕业后到2025年9月1日前);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3.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五、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阶段,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网上确认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4〕4号),符合教育部有关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或初试加分政策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接受审核。未按规定申报的,不享受相应照顾或加分政策。
(二)网上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有关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逾期不得补办。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打印准考证
考生应当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六、初试
初试方式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一)初试科目
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设置4个单元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我校2025年招生考试(初试)各专业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参考书目,见附件2。
2.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
设置2个单元考试科目: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
(二)初试时间
2024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12月21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或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1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 业务课二
七、复试
(一)复试时间
2025年3月—4月。
(二)复试内容
1.外语听力及口语测试。
2.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政治素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3.公共管理硕士(MPA)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4.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三)复试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和要求等,我校将通过官方网站和“研招网”公布。
(四)初试、复试,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不提供历年试卷(试题)。
八、调剂
调剂复试具体程序和要求等,按教育部、湖北省和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有关规定进行。
九、录取
我校各专业实际招生计划数将根据生源、导师组意见、考试情况等在专业间调整。我校严格按照国家和湖北省有关规定,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报考我校的硕士研究生采取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相结合的录取方法,考生报名时只需填报招生专业,不填写导师;待录取后,再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十、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招生单位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等文件规定,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教学〔2003〕3号)要求,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本单位体检要求。体检结果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考生方能录取。
十一、学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学费标准
1.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学费收费标准:5000元/人/学年。
住宿及收费标准:2—3人/间,800元/人/学年。
2.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
学费收费标准:10000元/人/学年。
可根据学生申请提供住宿(仅课程教学期间),收费标准:2人/间,800元/人/学年。
(二)奖助学金
按照国家和湖北省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为硕士研究生提供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奖学金、发表学术论文奖励、学术训练资助、社会实践资助、困难补助等。
1.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覆盖人事档案转入我校的、无固定收入的、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其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全年按10个月发放。
2.学业奖学金
为奖励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对我校在册且基本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设立学业奖学金。
3.科研奖学金
为提升研究生学术素养、鼓励科研创新,每年对在科研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奖励。
4.发表学术论文奖励
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给予奖励。
5.学术训练资助
鼓励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省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等,按有关规定进行资助。
6.社会实践资助
构建以实践性为特色的党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面发展支持体系,提供具有党校特色的社会实践实训平台,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资助。
7.困难补助
对学习刻苦、生活困难且符合申请困难补助条件的学生给予补助。
十二、咨询方式
单位代码:89642
单位名称: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单位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汤云海路21号
邮政编码:432200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工作电话:027-85306830,85306928
工作邮箱:zghbswdxyzb@163.com
监督投诉电话:027-61528830
附件:1.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及计划
2.2025年招生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附件1
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及计划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初试科目 | 拟招生计划数 |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01 中国宪法学 02 中国行政法学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1 法学综合(含法理、民法、刑法及诉讼法学) ④8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2人 |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 02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 03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党性教育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5人 |
030700 中共党史党建学 01 中共党史 02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03 党务工作理论与实践 |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19 中共党史 ④819 党的建设理论 | 18人 |
125200 公共管理(MPA) 01 地方政府治理和公共危机管理 02 公共政策与发展方式转变 | ①199 管理类综合能力 ②204 英语(二) | 20人 |
合 计 | 45人 |
附件2
2025年招生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611 法学综合(含法理、民法、刑法及诉讼法学) | 1.《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第二版)》,《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 2.《法理学(第二版)》,《法理学》编写组编,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3.《民法学(第二版)》(上、下册),《民法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版。 4.《刑法学(第二版)》(上册 下册),《刑法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5.《行政诉讼法学(第六版)》,马怀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
8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1.《宪法(第五版)》,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2.《行政法学(第三版)》,马怀德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61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3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6版·数字教材版)》,陈先达、杨耕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张雷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 |
8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
030700 中共党史党建学 | |
619 中共党史 |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4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年版。 |
819 党的建设理论 |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编著,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年版。 2.《毛泽东思想概论(第2版)》,庄福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郑必坚等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昆明物理研究所)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昆明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红外及微光技术研究的骨干研究所之一。我所分别于1993年和2000年获批准开展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2002年获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开始博士后招生。
我单位2025年招收攻读全日制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研究生招生单位名称是: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昆明物理研究所),招生单位代码:83104。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招生原则
研究生招生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按照教育部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定开展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
三、招考相关规定
(一)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教育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
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或获得
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2025年9月1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且已进修完6门或6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同时还需要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同等学力考生所学专业应是我所相关专业,同等学力考生参加复试,须加试(笔试)2门科目,一般是相关专业业务课和专业综合知识。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或在校、在籍
研究生报考,报名前需出具单位同意报考书面证明。若为在校、在籍研究生,拟录取后须注销其原培养单位或院校学籍,否则无法录取。
(二)报名办法
1.网上预报名时间: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天9:00~22:00;正式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每天9:00~22:00。
2.考生须在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报名,逾期不予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已获高校推免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申请免试攻读我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简称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https://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报名时电话联系我单位研招办(联系电话:0871-65105242)提交审核考生资料,须按时参加我单位复试。已被拟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3.考生可登录我单位官网: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网址:http://www.nvir.cn/,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研究生招生信息。
4.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本人信息确认和图像采集等工作。
5.考生所提供的报名材料须真实、有效,完全符合报考条件,凡审核中不符合报考条件和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提供虚假信息引起的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招生考试
我所以推荐免试和全国统考两种形式招收硕士研究生。接收推免生主要专业方向是:集成电路、图像处理、人工智能、软件算法、光电系统工程、数智工程等理工类专业。我单位接收接收推免生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和我所2025年接收推免生章程执行。
研究生招生考试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为笔试。初试时间和考试科目以教育部的相关安排为准。
(四)复试
复试时间在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规定时间内开展。复试相关内容和要求包括:
1.做好考生公共卫生、安全工作,保障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对考生资格和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复试内容有专业综合知识和英语口语、听力等内容。复试以综合面试或远程复试方式进行,具体复试方案提前在我单位官网招生信息栏目发布公告,官网名称:北方夜视科技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网址:http://www.nvir.cn/。复试通知到考生本人。复试将进一步考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科研潜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参加复试考生的初试成绩须达到国家和我所规定的复试分数线。
5.复试采取差额形式,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具体复试差额比例,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并在复试前在我单位官网公告。复试成绩达不到我所录取线者不予录取。
6.录取按照考生复试录取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若复试录取总成绩相同者,按照考生初试成绩的数学、英语、业务科二、业务科一的顺序择优录取。录取总成绩包括两部分: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至50%的范围内。复试成绩所占权重根据学科、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在复试前确定,并在官网公告。
(五)录取与调剂
1.我所招生专业名额可根据实际生源情况进行调整。
2.未被我所拟录取的一志愿硕士考生,自愿调剂到我所以外其他研究生招生单位,按教育部调剂的有关规定执行。
3.对于拟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在新生报到时核查其学历、学位证书原件、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等资料。无毕业证和学位证者不予报到、注册。
四、学制
根据《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工作手册》规定,我所全日制硕士生学制3年,如有特殊情况,经研究生本人申请,主管部门同意,硕士研究生最多可延长一年进行学位答辩,逾期不毕业者,按照《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工作手册》和昆明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五、学费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所研究生需缴纳学费: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5000元/生.年。学费按学生实际在读年限收取。如有新规定,按新规定执行。
六、体检
考生的体检工作由我所在考生拟录取之后组织进行。所有拟录取的考生,参照教育部、卫生部等行政主管部门体检工作相关规定,结合我所招生专业特点提出的体检要求进行体检,体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体检不符合我所体检要求的,不予录取。
七、转档与就业派遣
已拟录取的研究生,政审通过后,研究生档案、人事、党员、团员关系须在入学前转入我单位;户口可在开学时,经单位同意后转入我单位集体户口,超过规定时间,将不再办理学生“转档”和转移户口的手续。
学生毕业后,我所学位办将按照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根据本人去向及时进行学生档案转移工作。
八、监督管理与违纪处理
1.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我单位纪检工作部将全程监督检查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并在研招网公
布考生申诉的途径和联系方式,保证各级投诉、申述渠道畅通,对有关招生问题,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2.考生出现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它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时,将按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3.若发现考生伪造证件,将第一时间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并按照教育部要求作相关的处理。
九、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871-65105242;
电子邮件:km616161@163.com;
邮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教场东路31号昆明物理研究
所人力资源部,邮政编码:650223。
十、硕士招生专业目录
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具体内容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内容为准。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见下表:
专业方向及代码 | 拟招生 人数 | 考试科目 |
01光电系统工程 | 40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④801光电信号处理 |
02光电子技术(微光器件/西安培养)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④802半导体物理 | |
03光电材料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④803固体物理 | |
04制冷及低温工程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④804低温制冷技术 | |
05光电信息工程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④805电子电路基础 |
(注:同等学历考生复试时需加试2门专业课笔试科目,考试科目以公告为准。)
昆明物理研究所
2024年10月8日
中国计量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中国计量大学始建于1978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 学校基本情况
第二条 学校全称:中国计量大学,招生代码:10356,学校法定住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第三条 颁发证书:研究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培养环节并达到毕业要求,由学校颁发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我校硕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由学校颁发中国计量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 招生类型、计划
第四条 我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第五条 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基本修业年限(学制)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基本修业年限内,按照学校规定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第六条 修业年限:我校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2.5-3年,具体学制见各学位点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学制时间内,未能修满规定学分或未能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第七条 国家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应报考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第八条 各专业招生计划见《中国计量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具体以教育部下达为准。
详情请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https://yjszs.cjlu.edu.cn/info/1016/4089.htm
中国计量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中国计量大学始建于1978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唯一一所以计量、标准、质量、市场监管和检验检疫为办学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 学校基本情况
第二条 学校全称:中国计量大学,招生代码:10356,学校法定住所: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学源街258号。
第三条 颁发证书:研究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培养环节并达到毕业要求,由学校颁发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我校硕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由学校颁发中国计量大学硕士学位证书。
第三章 招生类型、计划
第四条 我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第五条 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基本修业年限(学制)内,全脱产在校学习的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在基本修业年限内,按照学校规定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第六条 修业年限:我校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学制)为2.5-3年,具体学制见各学位点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学制时间内,未能修满规定学分或未能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第七条 国家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应报考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第八条 各专业招生计划见《中国计量大学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具体以教育部下达为准。
详情请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https://yjszs.cjlu.edu.cn/info/1016/4089.htm
合肥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合肥师范学院坐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全国首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国际生20000余人。
一、招生计划与专业
学校2025年招生专业领域及拟招生计划详见《合肥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专业目录中拟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各专业领域间可根据生源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二、学习方式
学校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的硕士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考试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报考类别选择“定向就业”,不安排校内住宿,上课时间主要集中在寒暑假。
三、学制与学费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为8000元/生•年,基本学制3年。
(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为8000元/生•年,基本学制3年。
四、奖助体系
学校按照要求实行奖、助学金政策。
(一)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享受奖助政策:
1.国家奖学金:2万元/生,名额以当年上级下达为准。
2.国家助学金:每生600元/月,每年10个月,定向就业研究生不享受国家助学金。
3.学业奖学金:1000~5000元/年。
4.学校“三助一辅”岗位:岗位补助240元/月。
(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奖助学金政策。
具体资助政策以当年的学校资助文件为准。
五、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满足《合肥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专业要求。
(五)考生学业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在报名前须有1篇在具有CN刊号的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领域相关的论文,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六、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逾期不得补办。
(一)网上报名
1.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5日至10月28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9日至10月12日),每日9:00—22:00。
2.报名网址及要求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并提供真实材料。
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报考资格审核
学校将在报名期间对考生学籍学历、报考条件、专业要求等信息进行审核,并在网上公布审核结果,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学籍学历核验,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未按要求进行核验或经审核不合格者,将不予准考。
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录取,随时发现、随时处理。若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的,将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网上确认
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有关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考生应积极配合报考点做好网上确认工作,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
(四)加分政策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后3年内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可申请享受初试总成绩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1.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之一,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
2.退役大学生士兵〔即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者,其中,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
申请享受初试加分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进行审核。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未通过的,不享受加分政策。加分项目不累计。
七、初试
(一)考试科目
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具体详见《合肥师范学院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时间
12月21日上午 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
12月21日下午 14:00—17:00 外国语
12月22日上午 8:30—11:30 业务课一
12月22日下午 14:00—17:00 业务课二
八、复试与录取
(一)复试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复试中将对考生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重点考查考生的学业知识、专业能力素质和科研创新潜质。
(二)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三)定向就业的考生应当在被录取前与学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学校不承担责任。
(四)考生体检工作在拟录取后组织进行。
(五)学校在确定拟录取名单前,将全面开展录取检查,对考生报考资格、录取条件、录取程序等不符合规定者或学历(学籍)审核未通过(未完成)者不予录取。
九、联系方式
单位代码:14098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莲花路1688号合肥师范学院锦绣校区行知楼1707室
邮政编码:230601
联系部门:研究生处
联系电话:0551-63676140
联系邮箱:yjschtzy@126.com
研究生处网址:http://yjsc.hfnu.edu.cn/
十、其他
(一)复试、调剂与录取办法等其他未尽事宜由学校另行制定并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学校研究生处网站信息。
(二)上述内容如与教育部或安徽省2025年招生政策不符,学校将按照教育部及安徽省最新政策执行。